在使用FineReport和FineBI的时候,有人会有这样的困惑:两款软件都可以做可视化报表,两者之间有什么区别呢?其实“可视化图表”只是从使用者的个人角度出发,看到的功能相似点。如果站在整个IT和业务部门的工作流框架下,会发现两者具有相当大的不同。
企业数据流向下新IT-业务配合模式
在数据流向下,根据IT部门在其中参与的深度不同,IT和业务的配合存在四种方式:
1、IT负责到报表制作,业务人员负责查看和分析。这个方式面向企业内部分不需要分析但需要获取数据信息的人;
2、IT负责到数据处理,将数据处理好之后交给业务人员,由他们自己再去根据需要做分析,这个方式面向需要分析且有一定分析思维的人
3、IT负责到将基础数据处理好接入BI,业务人员去自己处理数据、自己分析,这个方式面向需要分析且有一定数据处理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的人
4、IT只负责搭建数仓,将数仓开放给业务人员,业务人员自己拿数据、自己处理、自己分析,这个方式面向既懂技术又懂业务的人。
上述四个方式中,第一个方式是必然存在的,第四个方式对人员基础要求最高,一般都是在金融行业,这些模式可以统称为自助分析模式。
随着数据成为越来越重要的生产要素,数据驱动发展已经是企业们的共识,业务部门在数据流工作中承担的角色将会更加主动,呈现从方式一走向方式四的趋势。而建立完善的自助分析模式,还需要在前期打下坚实的基础。
自助分析的四个阶段
企业的自助分析模式不是一蹴而就的,往往会经历这样四个阶段:
1、数仓建设阶段:这是自助分析的前提条件,直接决定这个企业能否推动自助分析和自助分析的天花板,高质量的数仓在性能方面会有比较大的优势;
2、固定化报表阶段:这个阶段是所有客户基本上都会经历的阶段,有短有长;
3、试点自助分析阶段:向领导层以及业务人员证明自助分析价值;
4、固化报表+自助分析:企业内部初步认识且认可自助分析的价值,进一步深化自助分析模式。
FineReport是报表开发工具,在固定化报表阶段,利用FR可以快速实现各类中国式复杂报表、数据填报表的制作和大屏驾驶舱的开发,大幅缩短固定化报表阶段的时间。
当然固定化报表不止包括填报录入、复杂报表、驾驶舱这些模块,还会包含数据报告、固化业务分析等等,不同的人群关注的点也不一样。这些有的可以用FineReport开发,有的也能用FineBI开发,所以,大多数客户会将FR与FBI集成在一起使用。
在固化报表阶段,FineReport主要面向的是IT人员。在这之后,就需要让业务人员自己尝试去使用数据、分析数据,FineBI的使用对象从IT人员转变为业务人员。一般的模式是先让对数据依赖性比较高、敏感度比较高的部门来使用,比如财务部门、销售部门、运营部门等,这些部门经常需要做临时性分析,FineBI的数据分析过程大多数都是简单的拖拉拽,不需要通过写各种JS代码等来实现,在满足即时性分析、灵活性分析上要更友好。
因此,FineReport和FineBI在使用对象和功能定位上都是有所不同的,但是两者却又相互联系,发挥着1+1>2的效果。
FineReport + FineBI 组合拳
现在很多公司都是业务需求-IT响应模式,这种模式在之前的环境中没有任何问题,但在企业对于数据依赖越来越强的今天,它能解决部分问题,但无法很好地解决掉所有问题。IT部门经常会遇到报表来来回回修改、响应业务需求加班、难以理解具体业务数据的情况。
借助FineReport和FineBI两款产品的组合拳,整合外部和内部各渠道数据,可以让各渠道数据得以联合分析,使得数据的准确性得到保障;同时业务所需要的数据就在自己手中,从而保证了数据的及时性,匹配上业务的动态发展;而数据分析不再是以固定报表的形式由IT交付到业务手中,而是由业务自行进行,保证业务人员的数据主动性,让业务人员得以更加深入思考数据。
IT部门也可以节省大量的报表开发工作,业务应用数据的效率大大提升,有更多时间聚焦企业数据底层的梳理,或者去创新、去突破数字化转型道路上更多技术点,提升信息化水平,实现数据化管理。
编辑于 2020-7-2 17: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