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选手简介
 个人选手版
 1、选手介绍
 
姓名:帆软社区用户名晕晕cc,目前就职于XX有限公司,从事包装材料检验兼供应商质量管理,个人对数据分析领域较为感兴趣 2、参赛初衷
 
希望通过比赛提升BI工具的使用方法和技巧,同步找到自己的不足,逐步进行完善。希望多学一门知识,以应对大数据浪潮,在数字化转型中突破自身。当然本次的大赛奖励也是很诱人的; 
 二、作品介绍
 
 1、数据来源:阿里云天池
 
 2、产品关联分析   数据集-阿里云天池 (aliyun.com)
 ## 含product(产品)、order(订单)、customer(顾客)、date(日期)
 产品:详细的产品名称主要为配件、服装和球
 顾客:顾客ID信息
 订单:订单日期、销售国家、产品类别、产品名称、产品型号、成本、利润、单价等
 日期:日期拆分为年、季度、月、星期、日
 
 3、分析思路
 当我拿到数据的时候,首先对四张表进行分析,哪些是唯一表,哪些是变化表,同时对各表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同步构建关系。
 
 
   
 由于数据中产品一类主要涉及棒球一类,故针对棒球缘由及比赛规则进行说明,让大家更好的了解此项运动。
 
 数据的主要内容是产品的销售,既然是产品那么我们最关注当然是销售额和利润,同时那个区域什么产品卖的好,卖的不好,这就是我们重点的改进点
 
 
   
 4、数据处理
 
   首先构建了关系,将多张表变为一样表.
 
 5、可视化报表
 故首先对2013-2016画了趋势图,发现2015年的整体销售额增幅突出,
 
 
   
 再次按产品类型进行分析,找出到底是那个类别,
 
 
   
 同步聚焦在对应的具体产品上。
 
 
   
 之后再研究产品利润与区域是否关系,首先对利润进行分析,销售额增长不代表利润也同步增长
 
   
 为了直观了解利润情况,我们引入了利润率,但产品的销售额高,其利润也一样高吗?这个不一定对,有的产品本身利润高,但销量少,故通过利润率聚焦了对应的产品类型。
 
 
   
   
 通过折线图对销售额、利润进行对比,找出了上升较突出的区域,
 
 
   
 同样的可以再通过时间、区域维度作为筛选条件,找到问题的根源。
 
 
   
 最后运用了经典的购物篮模型,对产品的支持度、置信度、提升度进行了分析
 
 
   
 
   
 
   
 
   
 第一版效果图
 
 
   
 由于整体排版设计美化不足,故参加了finebi培训
 -------- ---------------------------------------------------------------------------------------------------------------------------------------------------------------------------------------------------------------------------------------------------------------------------------------------------------------------------------------------------------------------------------------------------------------------------------------------------------------------------------------------------------------------------------------------------------------------------------------------------------------------------------------------------------------------------------
 
 设计美化方面参加finebi现在培训,重新对颜色排版方式重新进行修订
 
 
   
 重新整体思路,本次在原来的基础上做了减法,把与分析无关的图表类型重新进行整合优化,突出问题的根本,针对需求探索发现,设计了筛选按键,自行对可对深层次进行分析,更加便捷。
 
 修改后版本如下:
 
 
   
 视频为第一版,新版本暂无时间进行录制,请谅解!
 
 视频介绍(旧版):
 
 
 
 三、 参赛总结
 
 1、FINEBI工具
 
相对于传统的excel,其工作效率明显上升,且首次将模型建好后,后续只需要更新数据即可,大大减少了重复性工作 2、参赛总结
 
群里老师积极对反馈的问题进行解答,同时针对不懂不清楚的地方官网也有详细的解答。作为一个非IT人员,看到编程基本就两眼一黑,刚接触finebi函数语言时候,也头晕了很久,如if语句也练习了很多次,慢慢的明白了函数的作业,可能这和我自己的工作有关,以前处理的数据量最多1000行,而现在做数据分析,基本是其的10倍以上,再按照传统的方式方法基本上一天8小时就费了,有时候一个简单的排列图,只要几分钟就可以画出,但我基本上画了2-3小时,因为不懂原理只能自己慢慢的摸索,不过随着时间的耗费,也掌握了这么技能,现在再画效率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关于数据的分解,由于选取的数据和自身的工作无任何关系,主要想挑战下自己对不同数据自身的理解,在理解数据前首先对各数据每列的含义进行了了解,同时针对产品信息也进行简单翻译(由于是英语百度百科查了下😄),弄明白这些才方便后续工作的开展。做这份数据分析用了较为简单的分析方法,首先找出问题,在针对进行分析,得出结论做这份报告的时候,也有想过不参加了,后来耐着性子做了,不过在做的过程中,电脑一直处于满负荷运转(快卡爆了),一度想把这软件卸了,免得最后没完成,还得换电脑(看来轻薄本真不适合,得搞游戏本),最后说句打鸡血的话,天下没有不会的人,只有不去学的人,只要你想学,你就一定可以学会。当然,我的作品也有很多的不足,我希望通过一次次的学习,逐步完善自己。 
  棒球.pdf (878.58 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