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学习初衷
(1)个人介绍
帆软社区用户名3309864,目前就职一家电动车企业,我司是电动车行业的龙头企业;目前从事采购工作岗位,为系统性提升数据分析能力,我决定系统学习FineBI。
(2)学习初衷
学习背景:从公司大数据中心了解到了FineBI。
学习FineBI的初衷,首先是为了提升工作效率与专业度。通过系统学习数据连接、清洗、建模与可视化全流程,我希望能够告别重复繁琐的手工操作,快速生成动态交互式看板,让数据“说话”,为业务决策提供及时、准确的支持。
其次,我希望借此构建系统的数据分析思维,学会将复杂的业务问题拆解为可量化的指标体系,运用图表与函数(如DEF函数)深入挖掘数据背后的规律,实现从“描述发生了什么”到“解释为什么发生”乃至“预测未来趋势”的进阶。
此次学习不仅是一次技能的升级,更是思维方式的革新。我相信,掌握FineBI将为我打开通往智能决策的大门,助力我在数字化时代中把握先机,创造更大价值。
2、作品简介(作业10)
(1)业务背景/需求痛点
简述业务背景:本次作品主题为集团行采业务,目标是通过采购数据的整体分析,分析资源的区域分布,采购业务的项目进度、付款进度,梳理系统数据的有效性,达到数据治理的效果,便于业务部门实时追踪业务进程。
简述需求痛点:供应商主数据的地址,无法从详细的地址信息转化成系统可用的地理信息;采购业务具有连续性,目前暂无法串联所有业务阶段。
(2)数据来源
使用了BI文档中的实际业务数据
(3)分析思路
1、供应商的地理分布、供应商采购量
2、各部门采购量
3、订单执行情况分析
4、订单结算情况分析
5、采购寻源项目进度分析
(4)数据处理
可视化分析之前对数据进行了函数计算,得出了的数据。
(5)可视化报告

1、通过资源池体现:供应商资源集中于江苏省;
2、通过钻取:江苏省内资源集中于无锡市;
3、通过地图联动,可各供应商的历史采购额;

1、通过月度采购额体现采购额趋势
2、通过采购额同比,对比同期采购额差异
3、通过月度联动每月部门采购额TOP10、及部门订单明细

1、通过堆积图体现月度订单执行情况
2、增加月度订单数量,与采购额对比,体现当月订单均价
3、通过月度联动,查看每月订单执行明细

1、通过订单汇总采购额和结算金额,对比得出付款进度。
2、通过月度联动每月进度订单明细及付款进度
3、通过对比明细确认异常订单
4、图表显示24年2月存在异常订单,据了解,为呆滞单据,订单重新下单后,原订单未关闭。


1、通过月度项目数量、状态,了解项目趋势;
2、通过月度联动每月的寻源类型及主体分布状况;
3、联动项目明细;
4、通过对比明细确认呆滞单据;
3、学习总结
(1)学习经历
本次培训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节奏紧凑、内容充实。
面对全新的数据分析逻辑与FineBI平台操作,初期曾一度感到信息过载,尤其是在接触DEF函数、多表关联建模、动态过滤组件等复杂功能时,常因理解偏差导致模型输出失真或图表展示异常。
但我通过反复回看课程资料、动手实操演练,逐步攻克技术难点。
每周的作业讲评环节尤为关键,老师的精准点评帮助我理清误区,巩固知识链条,真正实现了从“听得懂”到“做得对”的跨越。
最终,在实战项目中,我将所学应用于自身业务场景,对现有运营数据进行了清洗、整合与可视化呈现,构建了动态交互式看板。这一过程不仅显著提升了数据处理效率,更让我从数据背后发现了以往被忽视的流程瓶颈与优化空间,实现了从“经验驱动”向“数据驱动决策”的思维跃迁。
课程建议:建议授课前,能提供详细的功能手册,软件系统功能繁杂,无法准确找到。
(2)个人成长
经过六周的学习,掌握了以下技能及方法:
1、BI工具驾驭能力:掌握了FineBI的数据接入、清洗转换、字段计算、多表关联建模、聚合分析及多样化图表(如漏斗图、热力图、组合图)的配置与优化,能够独立完成从原始数据到可视化洞察的完整链路。
2、分析思维结构化:学会将模糊的业务问题转化为可量化的分析框架,通过关键指标下钻分析,精准识别效率洼地。
3、核心函数的掌握:尤其对DEF函数的应用印象深刻,其灵活的条件判断与动态赋值特性极大增强了数据分析的智能化水平,是实现复杂业务逻辑的关键利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