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抱数字化,智构新格局 ---BI 数据分析从入门到精通实战班结业总结

楼主
李超

一、学习初衷

(一)个人介绍

我是一名帆软社区用户,目前就职于一家商业银行,我行是全资拥有内地外商独资的商业银行,深耕企业金融服务领域,核心业务涵盖对公存款、对公贷款、供应链金融、国际结算、投行业务等,服务客户覆盖制造业、服务业、科创企业等多个行业,致力于为企业客户提供全生命周期的金融解决方案。

我在银行担任 对公业务管理岗一职,日常工作聚焦对公业务线的运营支持:负责收集整理各分支机构的对公存款、贷款投放、客户新增等经营数据;使用基础工具制作月度 / 季度业务报表,呈现业务完成进度;协助部门负责人制定下阶段对公业务经营目标,参与设计针对客户经理的业务激励方案(如贷款投放、客户拓展的奖励规则)。个人对数据分析领域有着浓厚的兴趣,尤其热衷于通过数据挖掘对公业务中的潜在问题(如客户流失风险、贷款逾期隐患)与增长机会(如高潜力客户挖掘、业务产品优化方向),希望能借助专业的数据分析工具和方法,从 数据整理者转变为 业务决策支持者,为对公业务的精准运营和战略决策提供有力支撑,也期待在学习过程中结识更多金融行业的数据分析爱好者,共同交流业务与技术融合的经验。

(二)学习初衷

我是通过公司内部的培训推荐了解到帆软数据分析学习班的。当时公司正推动各业务部门员工提升数据分析能力,经过对比课程大纲、讲师资质以及学员评价,发现帆软学习班的课程内容紧密结合企业实际业务场景,尤其是 FineBI 工具的实操教学非常贴合银行业的数据分析需求,而且课程设置循序渐进(从数据基础到实战案例),适合像我这样有一定业务基础但缺乏系统数据分析方法的职场人,因此最终选择了参加这个学习班。

从学习背景来看,驱动我学习的核心需求来自两方面:

一是工作痛点的倒逼,随着我行对公业务规模扩大,客户数量和业务数据量大幅增长,以往依赖 Excel 收集整理数据、制作报表的方式,不仅耗时耗力(单月报表制作需 3-4 天),还容易出现数据错漏(如不同系统数据格式不统一导致的匹配错误),且只能呈现 存款总额、贷款余额等基础指标,无法深入分析 不同行业客户的贡献度差异”“客户经理业绩波动原因等核心问题,导致业务决策缺乏数据支撑,行领导多次提出 报表需从数据呈现转向问题诊断’”

二是个人职业发展的需求,当前银行业数字化转型加速,懂业务 + 会分析的复合型人才更具竞争力,我希望通过系统学习,掌握数据清洗、建模、可视化分析的全流程方法,未来能独立承担对公业务专题分析项目(如客户分层运营、风险预警分析),实现从 执行岗赋能岗的转型,为部门数字化转型贡献力量。

二、作品简介

(一)业务背景

我所在的对公业务管理部,是全行对公业务的 中枢部门,核心职能包括:制定年度对公业务发展战略(如重点拓展的行业、存款 / 贷款目标);监控各分支机构、各客户经理的业务指标完成情况;识别对公业务运营中的风险点(如贷款逾期、客户流失);为产品部门提供客户需求分析支持(如针对科创企业设计专属贷款产品)。每月月初,部门需要向行领导、各分支行行长提交《对公业务月度经营分析报告》,报告需涵盖 业务业绩、客户运营、客户经理管理、风险预警四大模块,为业务目标调整、资源分配、风险管控等决策提供依据。

(二)需求痛点

在以往的报告制作过程中,存在三大核心痛点:

数据收集效率低:对公业务数据分散在多个系统中 —— 存款 / 贷款数据来自核心业务系统,客户基础信息存储在 CRM 系统,客户经理业绩数据在 OA 考核系统,每次收集数据需协调科技、风控、分支行等多个部门,仅数据汇总就需 2 天时间,且各系统数据格式不统一(如核心系统客户编号为 数字 + 字母组合,CRM 系统为纯数字),增加了数据整合难度,经常出现 数据对齐耗时比分析本身更长的情况;

分析深度不足:依赖 Excel 制作的报表,仅能展示 各分支行存款完成率”“Top10 客户经理业绩等表层信息,无法实现多维度交叉分析(如 制造业存量客户的活期存款增长趋势”“集团客户与非集团客户的存款偏好差异),更无法通过数据模型识别潜在问题(如哪些客户存在存款流失风险),导致报告对业务决策的 指导价值低,行领导多次反馈 报告只讲是什么,不讲为什么怎么办’”

风险预警滞后:以往对 客户存款流失”“贷款逾期等风险的监控,依赖客户经理人工上报,往往在 客户存款大幅下降 1 个月后”“核心客户转投他行才发现问题,错失干预时机。

(三)数据来源

为了更好地将学习内容与实际工作结合,将 FineBI 工具融入日常业务分析,本次作品分析所用数据均来自公共数据 —— 厦门银行(已做脱敏处理),涵盖分行、客户、产品、规模等不同维度,确保数据合规性的同时,贴合对公业务实际场景,具体如下:

厦门银行经营明细表(核心表):包含公司名称(脱敏后为 客户 122”“客户 145”“客户 164” 等编号形式)、分行(厦门业务管理总部、漳州分行、泉州分行、重庆分行等)、是否存量客户(是 / 否)、是否集团(是 / 否)、绩效类型(存款增量奖、客户拓展奖等)、数据日期(2024 1-12 月)、敞口年日均(万元)、活期存款余额(时点,万元)、活期存款日均(万元)等字段,共 5000 条记录,核心用于分析活期存款业务的规模、结构、增长趋势及各维度(分行、客户)贡献度。

(四)分析思路

基于上述数据与业务痛点,本次分析的核心目标是:构建 分行 - 客户 - 授信三位一体的对公活期存款分析体系,用 FineBI 实现 数据高效整合、多维度深度分析,为《对公业务月度经营分析报告》提供 问题诊断 + 决策建议支撑,具体分析逻辑如下:

1. 整体规模分析(核心目标:掌握活期存款整体走势,识别潜在风险)

数据日期(月度)为维度,聚焦 活期存款时点余额”“活期存款日均规模两大核心指标,通过趋势对比判断业务整体表现:截止 2024 年末,厦门银行活期存款时点余额 235.18 万元,日均规模 160.58 万元,时点余额高出日均规模 74.16 万元,且日均规模呈持续上升趋势(全年环比增长率均值 6.5%),整体业务发展稳健;

分行为维度,对比各分行活期存款日均规模排名及 时点余额与日均规模差值:排名前三的分行依次为厦门业务管理总部(75.36 万元)、漳州分行(18.43 万元)、泉州分行(16.77 万元),贡献了全行 78.85% 的活期存款日均规模;而重庆分行(-5.75 万元)、南平分行(-3.66 万元)、三明分行(-0.05 万元)时点余额低于日均规模,若后续时点余额未改善,日均规模存在下滑风险,需重点监控。

2. 结构拆解分析(核心目标:明确存款来源核心维度,定位优势与薄弱环节)

分行贡献度分析:计算各分行活期存款日均规模占全行总日均的比例,厦门业务管理总部贡献度最高(46.93%),其次为漳州分行(11.48%)、泉州分行(10.44%),说明存款高度集中于厦门地区,需推动漳州、泉州等潜力分行进一步拓展业务;

客户类型分析:按 是否台商划分客户类型,非台商客户活期存款日均贡献度达 89.47%,台商客户仅 10.53%,表明存款主要依赖内地客户,可结合厦门地区台商资源丰富的特点,针对性设计台商专属存款产品,挖掘增量空间;

重点客户分析:筛选活期存款日均规模 TOP3 客户,均来自厦门业务管理总部 ——“客户 256”7.80 万元,贡献度 4.86%)、客户 145”7.18 万元,贡献度 4.47%)、客户 122”6.53 万元,贡献度 4.07%),这三类客户为核心存款来源,需配置专属客户经理加强维护;

授信客户派生分析:聚焦 前二十大敞口授信客户,对比其 敞口年日均规模派生活期存款日均规模,发现授信敞口前三的客户派生活期存款并非最高,反而 客户 164”“客户 190”“客户 216” 等中等授信敞口客户派生效果更优,说明授信资源与存款派生未完全匹配,存在优化空间。

3. 优化建议推导(核心目标:结合分析结论,提出可落地的业务改进措施)

针对 分行风险监控:要求重庆、南平、三明分行每月提交《活期存款时点余额提升方案》,重点通过 存量客户资金唤醒”“新增客户拓展提升时点余额,避免日均规模下滑;

针对 客户结构优化:联合产品部门推出 台商活期存款专属套餐(如 资金归集免手续费”“存款达标赠跨境结算优惠),由厦门业务管理总部牵头,联动漳州、泉州分行开展台商企业专场推介会;

针对 授信资源匹配:建立 授信敞口与存款派生挂钩机制,明确敞口授信客户派生活期存款日均规模不得低于行业均值 1.52 万元,对达标客户给予 授信利率下浮 0.2 个百分点等激励,未达标客户需重新评估授信额度,提升授信资源对存款的拉动效果。

(五)数据处理

本次数据处理全程通过 FineBI 自助数据集完成,聚焦解决 数据格式不统一”“指标缺失”“分析维度不足三大问题,具体处理过程如下:

1. 数据清洗:解决格式与质量问题

格式统一:原始数据中 公司名称存在 全称”“简称”“编号三种形式(如 厦门 XX 科技有限公司”“厦门 XX 科技”“客户 122”),通过 FineBI “字段替换功能,将所有公司名称统一脱敏为 客户 + 数字编号形式(如 客户 122”),确保客户维度分析的一致性;数据日期字段存在 “2024/1”“2024-01” 两种格式,通过 日期格式转换功能统一为 “YYYY-MM” 标准格式,便于后续按月度进行趋势分析;

异常值处理:筛选 活期存款余额”“活期存款日均字段,发现 3 条异常记录(如某客户活期存款日均为负数),结合业务逻辑判断为数据录入错误,通过 FineBI “数据筛选功能删除异常值,同时联系数据提供方确认,确保数据准确性;

缺失值填充:部分分行 敞口年日均字段存在缺失(共 12 条),因缺失数据对应的客户均为 非授信客户,通过 FineBI “新增列功能,用 “0” 填充缺失值,明确区分 授信客户非授信客户

2. 指标计算:补充分析所需衍生指标

为实现多维度分析,通过 FineBI “新增列”“聚合计算功能新增 3 类核心指标:

贡献度指标:新增 分行贡献度(某分行活期存款日均 / 全行活期存款日均 ×100%)、客户贡献度(某客户活期存款日均 / 所属分行活期存款日均 ×100%),用于量化各维度对存款的贡献价值;

差异指标:新增 时点 - 日均差值(活期存款时点余额 - 活期存款日均),用于判断各分行时点余额与日均规模的匹配度,识别潜在下滑风险;

派生率指标:新增 授信派生率(授信客户派生活期存款日均 / 授信敞口年日均 ×100%),用于评估授信客户对活期存款的拉动效率,为后续授信政策调整提供依据。

3. 数据整合:构建一体化分析数据集

因原始数据仅包含 厦门银行经营明细表,为丰富分析维度,通过 FineBI “数据关联功能,将表内字段按 分行”“客户编号进行分组聚合,形成 分行维度汇总表(包含各分行时点余额、日均规模、贡献度等指标)和 客户维度汇总表(包含各客户存款规模、是否授信、派生率等指标),两张表通过 分行字段关联,构建 分行 - 客户联动分析数据集,实现 点击某分行,自动展示该分行重点客户信息的交互效果,提升分析效率。

(六)可视化报告

1. 图表布局与设计

本次可视化报告基于 FineBI 制作,遵循 从整体到局部、从问题到建议的逻辑,分为 核心指标概览”“多维度深度分析”“结论与建议三个模块,配色以公司品牌色(蓝色)为主色调,搭配浅灰色背景,确保视觉清晰、专业

 

 

 

多维度深度分析模块:按 分行 - 客户 - 授信维度分页面展示,每个页面采用 图表 + 文字说明组合,直观呈现各维度差异与问题;

结论与建议模块:采用 文本框结合核心数据的布局,将分析结论按 优势”“问题”“建议分类呈现,增强建议的说服力。

三、学习总结

(一)学习经历

1. 学习过程中的温暖与成长

六周的学习之旅,是 忙碌与充实的交织,更是 挑战与突破的见证。作为银行对公业务岗的在职员工,白天要处理分支机构数据报送、报表初步整理等工作,通过与同事共享一步步指导我检查字段格式、调整关联条件,最终成功解决问题。那一瞬间,疲惫感全消,只剩被温暖到的感动。

学习过程中还结识了一群志同道合的伙伴,如分行同事我们组建了 金融数据交流小组,每天在群里分享学习笔记、讨论业务难题:分享了他们银行用 FineBI 小微企业贷款的案例,让我深受启发;我也把工作中 对公客户分层运营的困惑抛出来,大家结合课程里的 RFM 模型给出了很多实操建议。结业前夕,我们还约定后续定期分享行业数据分析案例,这份跨越地域的 同学情,成了学习之外的意外收获。

2. 课程反馈与建议

这次学习让我真切感受到帆软学习班 以学员为中心的用心,尤其要感谢助教老师:老师将复杂的 数据建模逻辑拆解成 业务问题数据拆解指标设计的三步法,还结合真实场景举例,让原本抽象的理论变得通俗易懂;每准时在群里推送 今日学习重点,每周晚上组织 答疑直播,及时跟进每个人的学习进度,更是 随叫随到,无论是 FineBI 工具的操作问题,还是业务分析思路的困惑,总能给出精准解答

当然,也有一些小建议想提:一是希望增加 金融行业专项案例库,比如银行信贷风险分析、理财产品销售预测等,让学习内容更贴合金融从业者的需求;二是实操课程的练习数据可以更复杂些,比如加入 多系统数据格式差异”“海量数据处理卡顿等真实工作中会遇到的问题,提升学员的实战应对能力;三是建议在课程后期增加 小组协作实战,模拟企业里 跨部门数据分析项目,让大家体验从 需求沟通报告交付的全流程,更贴近职场实际。

(二)个人成长

1. 技能与方法的全面突破

通过六周的学习,我实现了从 数据分析新手能独立完成业务分析项目的跨越,核心技能提升体现在三个方面:

工具应用:从只会用 Excel 做基础函数计算,到熟练掌握 FineBI 的全流程操作 —— 能独立完成 自助数据集清洗(格式统一、异常值处理)”“多表关联建模”“可视化图表设计(动态交互仪表盘制作),现在用 FineBI 制作《对公业务月度经营分析报告》,从数据导入到报告生成仅需 1 天,比之前用 Excel 节省了 2-3 天时间;

分析思维:建立了 业务驱动数据的分析逻辑,不再是 拿到数据就做图表,而是先明确 业务目标(如提升活期存款规模),再拆解 分析维度(分行、客户、授信),最后通过 数据验证(如贡献度计算、趋势分析)得出结论,这种思维让我的分析报告从 数据罗列变成了 问题诊断书

实战能力:掌握了 数据清洗五步法(格式统一缺失值处理异常值剔除指标衍生数据整合)”“多维度交叉分析方法”“可视化报告设计原则(逻辑清晰、重点突出、配色专业),这些能力已经直接应用到工作中 —— 上周用课程里学的 差异指标分析,提前识别出重庆分行活期存款日均下滑风险,及时推动分行制定应对方案,得到了部门领导的认可。

2. 印象最深刻的学习内容

最让我难忘的是数据分析师的核心价值,不是做出漂亮的图表,而是用数据解决业务的真问题’”。这句话彻底改变了我的分析思路 —— 之前做报表只关注 数据对不对,现在会追问 这个数据能解决什么业务问题”“给业务部门的建议是否能落地。比如在本次作品分析中,我不仅识别出 台商客户贡献度低,还结合厦门台商资源特点,提出 专属存款套餐 + 专场推介会的具体方案,这种 从数据到行动的转变,正是我从课程中收获的最宝贵的财富。

3. 学习目标的达成与未来规划

回顾学习初衷,我设定的两大目标已基本达成:

工作痛点解决:通过 FineBI 实现了 数据高效整合(多系统数据关联时间从 2 天缩短到 2 小时)、深度分析(能完成 分行 - 客户 - 授信多维度交叉分析)、风险预警前置(提前识别分行存款下滑风险),本月提交的《对公业务月度经营分析报告》,首次加入 问题诊断 + 解决方案模块,行领导在会议上特别表扬 报告有了决策支撑价值’”,工作痛点得到了实质性解决;

个人转型推进:从 数据整理者业务决策支持者迈出了关键一步,目前正在牵头部门 对公客户分层运营分析项目,用课程里学的 RFM 模型对客户进行分层,为客户经理制定 差异化维护策略,这正是我期待的 赋能岗工作内容,个人职业转型取得阶段性成果。

4. 心得体会:坚持与终身学习的意义

六周的学习让我深刻体会到 坚持的力量。刚开始的两周,每天下班后学习 4 小时,常常感到疲惫,甚至有过 先放一放的念头,但看到班级群里大家都在打卡学习,助教老师及时答疑,又咬牙坚持了下来。现在回头看,正是那些 熬到深夜解决问题的时刻,让我实现了技能的突破。这也让我明白,职场中的成长没有 捷径,唯有 目标坚定 + 持续行动,才能突破瓶颈。

同时,我更深刻理解了 终身学习对于银行人的意义。当前银行业数字化转型速度越来越快,新的数据分析工具、方法不断涌现,今天掌握的技能可能明天就不够用了。这次学习不仅让我掌握了 FineBI,更培养了 主动学习的习惯 —— 现在会定期浏览帆软社区的金融行业案例,关注银保监会发布的行业数据报告,还加入了 金融数据分析联盟,和同行交流最新实践。未来,我计划继续学习 “Python 数据分析”“机器学习在风险预警中的应用,朝着 懂业务、会技术、能落地的复合型金融数据分析师目标前进,在银行业数字化转型的浪潮中,实现个人价值与企业发展的共赢。

 

分享扩散: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0回帖数 1关注人数 336浏览人数
最后回复于:2025-9-26 13:52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