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08】+【3380695】+结业报告

楼主
我是社区第3380695位番薯,欢迎点我头像关注我哦~

 

一、知识与技能的双重突破

6 周的帆软 BI 课程,让我完成了从 “只会拖拽组件” 到 “懂业务、会分析” 的跨越。起初,我仅将帆软 BI 视为 “可视化工具”,认为只要把数据放进图表就完成了分析;但随着课程深入,尤其是在 “维度拆解”“指标联动” 等模块的学习中,我逐渐理解:BI 的核心是 “用数据解决业务问题”。

比如在学习 “表格与图表联动” 时,我曾困惑 “为何要做联动”,直到实践中将 “借据机构表” 与 “余额占比饼图” 联动 —— 点击表中 “某某支行”,饼图自动高亮该支行的占比,观者可瞬间对应 “具体支行” 与 “整体权重”,这让我意识到:可视化不是 “炫技”,而是 “降低理解成本”。此外,课程中关于 “数据清洗” 的内容也让我受益匪浅,在处理宝应农商银行郭桥支行 “8,82429 万元” 这一异常数据时,我通过课程学到的 “数据格式校验” 方法,判断其应为 “88,242.90 万元”,避免了因数据错误导致的分析偏差。

(二)思维模式的转变:从 “被动接收” 到 “主动提问”

课程最大的价值,在于培养了我 “用数据提问” 的思维。以前面对一份数据,我只会回答 “数据是多少”;现在我会主动思考 “数据为什么是这样”“背后反映了什么业务问题”“如何用数据验证我的猜想”。

比如在分析 “对私担保方式” 时,我发现除 “信用” 外,其他担保方式均下降,于是提出猜想:“是不是个人客户更倾向于无抵押贷款?” 为验证这一猜想,我进一步查看 “对私贷款户数”—— 发现信用贷款户数增长远高于其他方式,这说明猜想成立,进而得出 “银行需优化个人信用贷款的风控模型” 的建议。这种 “提问 - 验证 - 结论” 的思维,正是数据分析的核心。

三、未来工作规划:让 BI 分析创造更多业务价值

课程结束后,我开始思考:如何将帆软 BI 的技能应用到未来工作中,创造更有价值的分析?结合本次银行案例,我初步规划了三个方向:

动态监控与预警:将本次静态的 “9 月贷款分析” 升级为 “月度贷款动态仪表板”,设置 “增速低于 1%”“余额下降超 500 万元” 等预警阈值,一旦触发预警,自动推送提醒给支行负责人,实现 “问题早发现、早解决”。

客户分层分析:基于本次贷款数据,进一步关联 “客户行业”“贷款用途”“还款记录” 等维度,分析 “哪些行业的客户还款率高”“哪些贷款用途的增长潜力大”,为银行精准营销提供依据 —— 比如若发现 “农业客户还款率高、增速快”,可建议推出 “农户专项贷”。

风险预测模型:结合 “担保方式”“贷款期限”“客户信用等级” 等数据,用帆软 BI 的 “预测分析” 功能,构建简单的 “坏账风险模型”,预测不同客户的违约概率,帮助银行在放贷前做好风险评估。

四、课程优化建议:让学习更高效、更贴近实战

增加 “业务场景模拟” 环节:目前课程案例多为 “给定数据、明确分析目标”,但实际工作中常面临 “数据杂乱、目标模糊” 的情况。建议增加 “模拟业务场景”—— 比如给出一堆未经清洗的银行流水数据,让学员自主定义 “分析目标”(如 “识别高价值客户”)、清洗数据、设计分析框架,更贴近实战。

五、结语

6 周的帆软 BI 课程,不仅让我掌握了一款工具,更让我学会了 “用数据说话”。从本次银行贷款分析案例中,我深刻体会到:BI 不是冰冷的图表,而是连接数据与业务的桥梁,是讲述商业故事的 “语言”。未来,我会带着这份收获,在工作中持续挖掘数据的价值,让每一份分析都能为业务决策提供有力支撑,成为真正的 “数据驱动者”。

分享扩散: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0回帖数 1关注人数 201浏览人数
最后回复于:2025-9-24 08:26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