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业总结
1、学习初衷
(1)个人介绍
帆软社区用户名 “宜兴农商行庞暠宇”,目前就职于宜兴农商行(以下简称 “我行”),我行是服务本地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及居民的区域性金融机构,核心业务涵盖存贷款、收单支付、理财等,致力于为本地实体经济提供便捷金融支持;目前我任职于公司金融部,个人感兴趣的方向是 “金融业务场景化数据分析”,尤其关注如何通过数据洞察优化客户服务与业务运营,希望能和志同道合的小伙伴交流金融数据建模与 FineBI 可视化技巧。
(2)学习初衷
从帆软社区的 “金融行业数据分析专题” 了解到本次学习班,选择参与是因为工作刚需:日常需要为我行收单业务撰写月度、季度分析报告,此前依赖 Excel 手动计算与绘图,不仅效率低(一份报告需 2-3 天),且难以直观呈现客户特征与业务问题;同时,也希望通过学习班突破 “仅会数据统计,不会业务归因” 的瓶颈,提升 FineBI 工具实操能力与 “数据 - 业务 - 策略” 的联动分析能力,更好地为我行收单业务优化提供决策支持。
2、作品简介(作业 10:农商行 2024 年收单情况分析报告)
(1)业务背景 / 需求痛点
业务背景
我行收单业务覆盖本地 POS 机商户、个体工商户、小微商户三类客群,2024 年是我行 “收单业务提质扩面” 关键年,需通过数据分析明确:当前收单业务的客户结构特征、不同类型客群的收款表现,以及现有运营中的优势与问题,为后续服务优化和业务增长提供依据。我的核心工作是从 “客户 - 业务 - 运营” 三个维度拆解收单数据,形成可落地的分析结论。
需求痛点
此前我行收单分析存在两大痛点:一是数据分散在客户信息系统、收单交易系统中,手动整合数据需耗时 1 天以上,且易出现字段匹配错误;二是分析仅停留在 “数据罗列”(如仅统计各收单类型总金额),无法深入挖掘 “为什么个体工商户收单更活跃”“年轻人参与度低的原因” 等核心问题,导致分析报告对业务决策的支撑力不足。
(2)数据来源
本次分析数据均为我行内部脱敏数据,共涉及 3 类核心数据表,具体如下:
• 客户基础信息表:包含 8324 名收单客户的帆软社区用户名(脱敏后)、性别、年龄、身份证号(脱敏后)等字段,用于分析客户结构特征;
• 收单业务明细表:包含收单类型(POS 机、个体工商户、小微商户)、收单账号(脱敏后)、收款卡号(脱敏后)、总笔数、总金额(元)等字段,用于分析不同类型客群的收款表现;
• 年度运营数据表:包含 2024 年新开户客户数、各年龄段客户活跃度等衍生字段,用于补充客户运营维度的分析。
(3)分析思路
拿到数据后,我以 “业务目标为导向” 拆解分析方向,整体思路如下(附简化脑图):
农商行2024年收单分析
├─1. 客户基础分析:明确“服务谁”
│ ├─1.1 性别分布:判断是否需按性别做差异化服务
│ └─1.2 年龄分布:拆分年轻人(<35岁)、中年人(36-60岁)、老年人(>60岁),分析各年龄段参与度
├─2. 收款行为分析:明确“业务表现如何”
│ ├─2.1 收单类型对比:用“总笔数+总金额”双指标,对比POS机、个体工商户、小微商户表现
│ └─2.2 年龄段收款对比:分析不同年龄段在收单笔数、金额上的差异(用对比分析模型)
├─3. 运营问题与机会:明确“有哪些优化点”
│ ├─3.1 客户端问题:如年轻人参与度低的原因排查
│ └─3.2 业务端机会:如POS机与小微商户的差异化服务空间
└─4. 业务价值分析:明确“结论与决策建议”
├─4.1 数据现象归因:为什么会出现上述表现
├─4.2 未来趋势预测:2025年收单业务可能的变化
└─4.3 决策建议:针对不同客群、收单类型的优化策略
|
其中,核心分析逻辑是 “先看数据现象,再找业务原因,最后提落地策略”,比如分析到 “个体工商户收单总笔数最高” 时,结合我行线下调研,归因于 “个体工商户多为本地餐饮、零售商户,交易频率高”。
(4)数据处理
本次分析主要通过 FineBI 的 “自助数据集” 完成数据处理,核心操作及问题解决如下:
• 数据整合:将 “客户基础信息表” 与 “收单业务明细表” 通过 “收单账号” 字段关联,解决了此前 “数据分散” 问题;过程中遇到 “部分客户无收单记录” 的情况,通过 “左连接 + 筛选有效交易记录” 处理,最终保留 8324 条有效客户数据;
• 数据清洗:发现 “年龄” 字段存在 “0 岁”“150 岁” 等异常值,通过 “设置年龄范围(18-85 岁)” 过滤异常数据,确保分析准确性;
• 指标计算:新增 “人均收单笔数”(总笔数 / 客户数)、“各类型收单占比”(某类型总金额 / 总收单金额)等衍生指标,为后续对比分析提供支撑。
(5)可视化报告
1. 数据含义与图表布局
本次报告共设计 8 张核心图表,均遵循 “简洁易懂” 原则,关键设计如下:
• 客户基础部分:用 “饼图” 展示性别分布(男女比例 4:6),用 “柱状图” 展示各年龄段客户数(老年人 2618 人),布局上左右并列,方便直观对比;颜色选用我行品牌色(蓝色系),避免色彩杂乱;
• 收款行为部分:用 “双柱状图” 对比三类收单类型的 “总笔数 + 总金额”(个体工商户总笔数 1140991、总金额 51164.34 万元),用 “分组柱状图” 展示各年龄段收款笔数(中年人 1061292 笔),图表标题均标注 “业务含义”(如 “2024 年各收单类型收款表现”),确保外行人也能理解;
• 结论部分:用 “仪表盘” 展示核心结论,突出关键问题。
2. 分析结论与业务价值
通过可视化分析,最终得出 3 条核心结论,均直接服务于业务优化:
• 问题 1:年轻人收单参与度低:数据显示年轻人收单总笔数 47596 笔、总金额 2196.43 万元,仅为中年人的 4.5%、4.6%;归因于 “年轻人更偏好新兴支付平台,且我行针对年轻人的收单优惠少”;建议推出 “新户首单立减”“线上消费返现” 活动,同时优化收单操作界面(更简洁的扫码收款入口);
• 问题 2:POS 机与小微商户推广不足:两类收单类型总笔数(808293、813107)、总金额(36809.81 万元、36836.64 万元)接近,但均远低于个体工商户;归因于 “缺乏针对性服务套餐”;建议为 POS 机商户提供 “免费设备维护”,为小微商户提供 “低手续费率(月交易额<10 万免手续费)”;
• 价值落地:该报告已用于我行 2024 年 Q4 收单运营策略制定,预计可提升年轻人收单参与度 15%、小微商户收单金额 10%,同时减少数据整合时间 80%(从 1 天缩短至 2 小时)。
3、学习总结
(1)学习经历
这次学习班最难忘的是 “边学边练” 的过程:为了完成收单分析的可视化图表,我曾熬夜 2 小时调试 FineBI 的 “双轴图”(最初总笔数与总金额单位不匹配,后来通过 “设置坐标轴单位” 解决);也在学习群里认识了 3 位同做金融数据的小伙伴,我们经常交流 “如何用 FineBI 做客户分层”“怎样让分析结论更落地”,收获了珍贵的同行友谊。
特别感谢讲课老师和助教:老师在课上结合 “银行信贷分析” 案例讲解 FineBI 操作,让我快速联想到收单业务场景;助教在我遇到 “数据关联错误” 时,通过远程演示帮我找到问题,比自己摸索效率高太多。唯一小建议是希望后续增加 “金融行业特殊场景” 的实操课(如 “如何处理收单数据中的异常交易”)。
(2)个人成长
技能与方法提升
• 掌握了 FineBI 核心技能:从 “不会用自助数据集” 到能独立完成数据整合、清洗、衍生指标计算,可视化图表制作效率提升 70%;
• 建立了 “业务驱动数据” 的分析思维:以前习惯 “有什么数据就分析什么”,现在会先明确 “业务要解决什么问题”,再拆解分析方向,比如这次收单分析先锚定 “优化服务” 目标,再针对性分析客户和业务表现。
目标达成与信心
学习初衷(提升收单分析能力、支撑业务决策)已达成 80%:目前能独立完成我行收单月度分析报告,且结论能被业务部门采纳;对于 FCP 考试,通过学习班的练习,已掌握 “数据处理 + 可视化 + 业务分析” 核心考点,有信心一次通过。
心得体会
最大的体会是 “数据分析师要懂业务,更要会‘翻译’数据”:比如 “个体工商户收单总笔数最高” 只是数据现象,而 “个体工商户交易频繁,需提供更高支持” 才是业务能落地的结论。未来我会继续保持 “终身学习” 的态度,多结合我行实际业务(如信贷 + 收单联动分析)深化技能,做 “能为业务创造价值的数据分析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