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08】+【2090486】+结业总结

楼主
我是社区第2090486位番薯,欢迎点我头像关注我哦~

1、学习初衷

1)个人介绍

就职于农商行,自入行以来,我一直深耕科技条线,目前主要负责数据决策系统报表开发。

2)学习初衷

解决现有数据应用痛点:在不良贷款认领系统开发、开门红运营过程中,需频繁处理多维度数据,当前依赖 Excel 手动统计的方式存在效率低、数据可视化弱的问题,学习帆软 BI 可实现数据自动化整合与直观呈现,减少重复劳动。​

支撑业务决策优化:无论是 数据决策系统功能调整后的效果评估,还是不良贷款认领流程的效率分析,均需基于数据洞察制定方案。帆软 BI 的多维度分析、报表自定义功能,能帮助快速挖掘数据价值,为功能迭代、流程优化提供数据支撑,避免决策依赖经验判断。​

适配长期工作发展需求:随着系统开发工作深入,未来可能涉及更多数据驱动场景。提前掌握帆软 BI 技能,可搭建更完善的数据应用体系,为后续复杂业务需求提供技术储备,助力工作从 “功能实现” 向 “价值挖掘” 升级。

2、作品简介

1)业务背景/需求痛点

作业背景是关于医药销售背景下,整体的数据展示,让领导层直观的看到公司医药在销售中的产品种类、当前销售客户在地图中的分布、总体销售金额

2)数据来源

参考数据来源于帆软BI公开数据,包括医药销售产品、销售客户、销售日期及金额。

3)分析思路

    数据主要是为了展示公司销售客户数、在销售产品、销售金额、销售小组排名、销售产品排名。

4)数据处理

将公开数据引入到我的分析中,对销售产品和销售数据表合并,直观看到每个产品的销售情况。

5)可视化报告

1.数据表达与布局设计

在可视化报告中,我注重数据含义的清晰表达和图表的合理布局。我选择了多种图表类型来呈现不同的分析结果。例如,使用柱形图和折线图,直观展示了销售小组排行和年月销售额。

2.图表设计

我注重颜色的搭配和布局的美观性。我选择了简洁明了的蓝色方案,背景使用深色,使用对比色来突出关键数据,同时避免过度使用颜色导致视觉疲劳。在布局上,我按照分析的逻辑顺序,将相关图表进行分组排列,使整个报告具有良好的逻辑性和可读性。

3.分析结论与业务价值

通过这次作品创作,我对FineBI工具的应用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我学会了如何根据业务需求,灵活运用FineBI的各个功能模块,从数据导入、清洗到模型构建和可视化展示,整个流程更加熟练。同时,我也意识到数据分析不仅仅是一个技术活,更需要紧密结合业务场景,深入理解业务逻辑,才能真正发挥数据的价值。

 3、学习总结

 (一)学习历程与感悟

在这几周的学习过程中,我经历了不少挑战,也有许多难忘的时刻。既要为不影响业务下班后紧急加班完成各类变更,还要参加网络直播培训,又要参加考证培训,同时还有参加 FineBI 学习,每天的工作和课程都安排得满满的,连充足睡觉的时间都格外珍贵。那几晚为了完成作业,常常深夜研究教学视频,反复观看琢磨 FineBI 的操作细节 —— 从一开始对数据联动、组件配置的手足无措,到对着“仪表盘组件联动”功能反复试错却始终达不到预期效果时的焦虑,再到凌晨两点终于调试出可视化看板时的豁然开朗,每一个阶段都充满了 “跌跌撞撞” 的摸索。​

但正是这份 “挤时间” 的坚持和 “不放弃” 的琢磨,让我逐渐突破了学习瓶颈。原本需要两小时才能完成的 “多表关联分析”,现在半小时就能精准搞定;曾经觉得复杂的 “动态参数设置”,如今能灵活运用到 OA 门户使用频次的时段性分析中。更深刻的感悟是,FineBI 不仅是一款工具,更是改变工作思路的 “钥匙”—— 从前面对杂乱数据时习惯 “被动整理”,现在会主动思考 “如何通过可视化呈现核心问题”,看板后原本隐藏的流程卡点一目了然。这种从 “动手” 到 “动脑” 的转变,也让我更加明白,克服时间紧张、操作复杂等困难的过程,本质上是自己与 “数据应用能力” 的一次深度对话,每一次深夜的调试,都是向 “用数据驱动工作” 目标迈进的坚实一步。​

 (二)个人成长与展望

这次学习让我明白,数据分析不只是技术活,更是业务洞察力的体现。我打算把FineBI应用到银行日常的风险管控和营销策略制定中,用数据驱动业务增长。我相信数据分析会成为我职业生涯发展的新引擎,我也期待着在FineBI的学习之路上继续前行,用数据创造更多价值。

分享扩散: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0回帖数 1关注人数 180浏览人数
最后回复于:2025-9-24 17:55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