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培训总结--从小菜鸡到小学鸡!
1、学习初衷
(1)个人介绍
- 帆软社区用户名帆软用户u4oHxgWnRu,目前就职于昆山农商银行,我司属于金融行业;目前从事数据开发工作,个人感兴趣的方向和领域是数据分析
(2)学习初衷
- 作为一名银行的数据开发人员,我的日常工作核心是构建稳定、高效的数据管道和数据仓库,确保业务数据的准确性和可用性。然而,我深刻认识到,数据的价值最终并非止步于数据库之中,而是体现在其对业务决策的驱动能力上。在过去,我常常是接收业务部门的报表需求,再进行开发和交付。这种模式相对被动,且难以满足业务方日益增长的即时性、探索性分析需求。通过掌握FineBI,我希望能够主动挖掘数据价值,利用工具强大的可视化功能,主动发现业务中潜在的趋势、异常和关联关系,为业务部门提供他们“还未想到”的洞察。
2、作品简介(作业10)
(1)业务背景/需求痛点
- 业务背景:我作为银行的数据平台开发与管理者,负责全行级商业智能工具FineBI的运维、权限分配和效能优化。确保该平台稳定、高效地服务于各业务部门(如零售金融部、公司金融部、风险管理部等)的数据分析与决策支持工作,是我的核心职责。FineBI平台的健康度与活跃度,直接反映了银行数据化运营的成熟度。
- 需求痛点:
(1)管理层时常询问:“我们在数据工具上的投资效果如何?哪些部门用得好?哪些部门需要培训支持?” 我无法快速、量化地回答,缺乏数据支撑。
(2)平台服务器资源是有限的。我不知道哪些仪表板或组件是“热点”,哪些是“冷门”资源,导致资源分配凭感觉,无法优先保障核心业务的分析体验。
(3)只有当用户反馈“卡顿”或“不会用”时,我才介入。无法主动识别出沉默用户、潜在高价值用户,或发现使用上的共性瓶颈,从而无法开展针对性的培训和推广,制约了平台价值的充分发挥。
(4)需要定期审计数据访问行为,确保敏感数据没有被越权访问,满足内控和合规要求。
(2)数据来源
- 企业数据:FineBI操作日志表(由于我这边是ds生成的数据,所以直接简化为两个表,分别对应组件项下和员工项下)
(3)分析思路
- 拿到上述数据表后,我的分析思考过程如下。核心目标是评估系统健康度、洞察用户行为、优化资源配置。我将其拆解为三个分析方向,其结构脑图如下:

- 系统健康度是基础,回答“平台是否被用起来”的问题。
- 用户行为分析是核心,回答“谁在用、怎么用”的问题,直接关联到推广和培训策略。
- 资源热度分析是关键,回答“资源是否有效”的问题,直接服务于性能优化和知识沉淀。
本次主要以方向二和方向三为导向进行研究。
(4)数据处理

(5)可视化报告
(1)数据含义表达和图表排版布局,如图所示

(2)通过分析得出的结论:
使用时长最多的是公司业务部的李华;使用累计时长最长的是个人金融部;使用次数最多集中在星期一;被使用最多次数的组件是客户存款分析报表;使用时长最多的组件类型是report。
针对使用时长最多的个人李华,BI管理人员可以继续跟踪,及时反馈用户体验,是否有需要改进的地方?是否有新增功能需求等等。
针对使用时长最长的个人金融部,BI管理小组可以派遣专人到部门服务,或者进一步培训,提升BI使用效能。
针对使用次数最多的星期一,应该做好运维工作,以便应对较大的服务器压力。
针对使用最多次数的组件和时长最多的组件类型,应做好相关数据更新和维护,便于下游快速及时的使用。
3、学习总结
(1)学习经历
这一点真是深有体会,由于我们公司在今年引入FINEBI,且行领导把今年的工作重点放在AI和BI,同时我们BI运营小组有且仅有3个人,导致我们每天都很忙,基本都要加班到8点到9点,而且我还是一个新人,在接需求的同时,要写sql和做仪表板,在省联社这边培训的同时,还要给行里的同事培训,真是非常非常忙,还要抽空把作业完成,几乎后面的每次作业都是卡点的。
学习BI真是一件快乐的事,每次数据出来和答案一对,全是对的,就有一种幸福感。条件允许的话,还是想把培训视频全部看一遍,然后再温故而知新!!坦白说这次的结业作业,我对自己并不满意,觉得做的自己做的较为简单,但是俗话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我虽然没有在作业里完成的很好,但是在公司的BI环境里,我已经着手准备将BI的日志做成一个报表,我觉得这是一件非常具有挑战意义的事情!
- 对学习班的想法和建议、对讲课老师、班主任、助教老师想说的话、想吐槽的点:
学习班的老师都很负责,这一点毋庸置疑,帆软的培训做的还是很棒的,老师们晚上10点多还在群里解答,老师们真的很辛苦。
(2)个人成长
应该说是十成还多,初步达成目标!
有信心!
学习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始终学习先进的前沿知识,对每个人都有帮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