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复旦大学MBA项目简介
9月25日,帆软软件有限公司应复旦大学管理学院信息管理与商业智能系胥正川副教授邀请,走进复旦大学MBA课堂,以“BI 如何重塑商业管理与增长引擎”为主题,开启了一场深度教学合作。帆软资深顾问陈澜主讲,通过“理论+案例+实操”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为MBA学员带来了一堂兼具深度与实用性的数据驱动决策课程。
合作背景
顶尖学府与行业领军者的智慧碰撞
复旦大学管理学院MBA项目始终走在商科教育创新的前沿,其课程设置紧密对接数字经济时代的企业需求。在数据成为关键生产要素的今天,商业领袖必须掌握将数据转化为决策智慧的能力。胥正川教授在策划本次课程时希望通过与帆软这样的行业领军企业合作,让学生获得最前沿的实践认知。
帆软作为中国领先的大数据与分析平台提供商,连续八年BI市场份额第一,服务超过36000家中大型组织,其中包括359家中国500强企业。此次校企合作,既是学术理论与商业实践的深度交融,也是培养新时代数字化商业领袖的重要探索。
合作内容
从理论根基到实战应用的全栈解析
分享人:帆软资深顾问陈澜
陈澜顾问从商业智能的发展历程切入,系统梳理了BI的演进脉络——从早期的纸质记录、Excel报表,到如今的自助分析、AI赋能,清晰展现了数据价值的升级路径。她指出,现代BI已不再是单纯的报表工具,而是进化为“业务自助分析平台”:数据需经历“资源化-产品化-资产化”三个阶段,才能真正转化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她通过IDC市场研究报告的数据,展示了中国BI市场的演进趋势,并强调了业务人员主导的探索式分析正在成为主流。
金融行业实战:看透数据背后的商业逻辑
课程重点解析了某银行理财业务的数据分析案例。基于提供的课后作业数据,陈澜引导学员从用户属性、购买偏好、收益贡献等多维度构建分析框架,演示了如何通过FineBI平台快速实现客户分群、产品匹配和营销策略优化。数据分析的价值不在于技术的复杂程度,而在于对业务问题的解决深度,通过可视化的探索分析,业务人员能够自主发现数据背后的商业洞察,这才是现代BI的核心价值。
实战工作坊:沉浸式体验,玩转FineBI全流程
为了让学员真正“上手”,课程设置了实战工作坊环节。学员们携带电脑,通过FineBI云平台亲身体验了完整的数据分析工作流。从数据接入与清洗、指标体系建设,到可视化分析与仪表盘搭建,陈澜逐步演示了如何将原始数据转化为业务洞察。
课程特别设计了分层任务体系:基础任务确保每位学员掌握核心功能操作,进阶任务挑战学员的业务理解与逻辑构建能力,创新任务则鼓励基于数据洞察提出具体的业务优化方案。这种梯度式教学设计既保证了学习效果,也激发了学员的探索热情。

教学创新
构建理论与实践的无缝衔接
本次课程在教学模式上实现了多重创新突破。胥正川教授与帆软团队共同设计了“理论讲解-案例演示-实操演练-作业巩固”的四段式教学闭环,确保学员在理解方法论的同时,能够通过实践深化认知。
课程作业基于真实的银行理财业务数据,要求学员独立完成从数据导入到洞察输出的全流程分析,并提交包含客户画像、产品偏好、收益分析等维度的综合报告。这种以真实业务场景为载体的任务设计,有效跨越了学术理论与企业实践的鸿沟。

交流互动
从工具使用到思维转型的深度启发
在课程的自由交流环节,学员们围绕数据治理、业务自助分析落地、数据文化构建等话题与陈澜展开了热烈讨论。多名学员表示,这次课程不仅让他们掌握了一个强大的分析工具,更重要的是建立了“数据驱动决策”的思维框架。这次合作充分体现了复旦大学MBA项目“知行合一”的教学理念。帆软期待与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建立长期合作,将企业在数字化转型中积累的方法论、工具和案例持续赋能商科教育。
结语
本次帆软走进复旦大学MBA课堂,是产业界与学术界在数字化人才培养领域的一次成功实践。通过将企业级数据分析平台、真实业务场景与学术教学体系深度融合,不仅提升了学员的数据素养与业务分析能力,更为校企协同培养数字化时代商业领袖树立了新的标杆。
随着数字经济的深入发展,这种“产业赋能教育、教育滋养产业”的良性循环,将为社会培养更多兼具商业智慧与数据智能的复合型领军人才,为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