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在制造业的三场效率革命及十大应用趋势洞察

楼主
社区管理员

2025帆软第七届智数大会上,拥有17年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经验的曹晖先生,带着服务近300家大型企业的实战经验,以《AI在制造业的三场效率革命及十大应用趋势洞察》为主题,拆解了AI时代制造业组织进化、工具升级、决策升维三场效率革命,并同步输出十大趋势洞察。

分享开篇,曹晖先生先抛出一个问题:“是在马车上装个引擎,还是因为引擎的出现而开创一个全新的时代?”指出AI时代绝不能做守旧的“车马商” ,而要成为“智能体”的搭建者。

认知篇:AI是“人的延伸”

很多企业谈AI就很迷茫,要么觉得技术复杂难落地,要么上了工具却没提效。曹晖指出,问题根源在于“没回归人本身”——AI的核心价值,是解放人、赋能人,而非替代人。AI是把人从“不会干、干不好、不想干”的任务中解放出来,让一线少做机械劳动、中层少做报表整理、高层少等滞后数据,最终实现“人+机”协同提效

而企业AI落地的核心框架,是“人机协同九宫格”:人类与AI分工协作,AI 负责重复性、高精准度任务,人类聚焦创造性、高价值工作,通过“探索试点-规模复制-全面推广”的路径,逐步实现全员结构化提效。

实践篇 1:

组织进化革命,

从“超级个体”到“超级组织”

传统制造业的金字塔结构,早已跟不上AI时代的速度:信息层层传递滞后、指令到一线变形,就像“大象难转身”。曹晖提出,AI时代的组织形态,需要转向“AI数字总部+最小业务作战单元”。

建设AI数字总部、赋能最小作战单元

“AI数字总部”是“能力中枢”,具备实时感知、协同作战、智能分析、资源调度、学习进化等能力;

“最小作战单元”是“前线部队”,小到班组、产线,大到业务部门,拥有自主决策权。

全球领先企业早已验证了这条路:华为“让听得见炮火的人决策”,海尔“人单合一”聚焦用户,美国太空军打造“数字原生”军种,核心都是“决策权下放、能力上收”。

AI时代要培养H型人才

组织变革的核心是人才。曹晖定义的“H型人才”,是AI时代制造业的核心力量:左手是专业能力,右手是AI能力,能把“模糊的业务需求”转化为“AI可解决的任务”,从“人做”达到人+机共做的范式跃迁。

AI全员大赛,加速AI数字人才密度提高

如何快速提升全员AI能力?答案是“以赛促用”。通过AI技能创新大赛、流程优化大赛、数据创新大赛,让一线业务人员主动挖掘身边的AI场景,把AI能力从“总部实验室”建到“业务一线”,就像“三湾改编,把支部建在连上”。

实践篇 2:

工具升级革命,

AI推动全员结构化提效

工具革命的核心,是“用AI解决具体业务痛点”,而非盲目上系统。曹晖从“信息获取-文档处理-流程执行”三个维度,拆解可快速落地的三大趋势:

AI辅助信息精准获取和情报洞察

制造业决策常受“信息滞后、不全面”困扰,AI能实时抓取外部关键信息:市场调研数据、竞品价格波动、大宗物资行情、行业政策动态,甚至学术文献、品牌舆情,自动生成资讯日报,为研发、采购、销售等环节提供决策参考。

AI提升文档智能处理精准性

企业每天要处理大量“非结构化数据”:合同、客户评价、技术图纸、设备报告……以前找个信息要翻半天,现在AI结合NLP(自然语言处理)、OCR(图文识别)、RAG(检索增强生成),能快速建好企业知识库、行业知识库——想查什么,直接问AI,几秒钟出结果。

AI推动流程和业务执行的自动化

聚焦制造业“研产供销服”核心环节与职能支撑,精准推动流程和业务执行自动化:从生产端的设备巡检、质检数据采集,到采购端的订单处理、供应商筛选,再到物流端的路线优化、海关申报,以及财务端的票据归档、银行对账,甚至IT端的服务器巡检、权限变更——让“流程不用人盯、步骤自动流转”成为现实。

实践篇 3:

决策升维革命,

从经验驱动到算法驱动

制造业最痛的莫过于“凭经验拍板”:靠感觉定生产排程,可能缺料停工;靠经验做采购预测,可能库存积压。AI要实现的,是让决策从“事后补救”转向“事前规划”。

AI赋能企业决策的三个层级

  1. 用数据反映业务:以ChatBI为核心打破数据壁垒,让业务数据不再困于系统孤岛,通过“自然语言问数”实现便捷触达,快速呈现业务真实状态;

  2. 用数据优化业务:聚焦决策优化,覆盖研发创造、制造协同、物资齐套、劳动力优化等关键场景,用数据精准调整业务动作,提升各环节运转效率;

  3. 用数据驱动业务创新:从产品创新到服务升级,以数据洞察为抓手挖掘新需求、探索新模式,为企业打开增长新空间。

数据分析变革:从传统BI到AI+BI

传统BI的痛点显而易见:业务人员要查数据,得先提需求给IT,等IT做报表、跑数据,过程滞后且灵活度低,往往“数据出来了,决策窗口也过了”。而AI+BI可以打破这一壁垒——通过ChatBI实现“自然语言问数”,能实时调取数据并反馈结果,实现“从工位到车间、从订单到全局”的分级实时可视,让数据获取效率呈指数级提升。

用数据优化业务:决策优化

当数据能实时获取后,下一步就是用数据优化核心业务。比如用AI预测原材料需求,避免库存积压;用AI优化劳动力排班,减少人力浪费;用AI调整生产节奏,提高设备利用率……每一步都靠数据,不是靠“感觉”。

用数据驱动业务创新

这是决策升维的最高级阶段,也是AI为制造业打开新增长空间的关键。在产品端,AI能模拟上百种产品设计原型、优化工艺参数,大幅缩短研发周期;在服务端,AI可基于客户全生命周期数据做精准洞察,推动企业从“卖单一实体设备”转向“设备+预测性维护+智能服务”的复杂系统;甚至在产业层面,AI能推动跨领域融合创新,比如将制造数据与能源数据结合,探索绿色制造新路径,让数据从“辅助工具”变成“创新引擎”。

结语

AI时代,胜负在“底盘”不在“引擎”

最后,曹晖回应了开头的问题:“当所有人都用相同的AI引擎时,胜负取决于如何造出适应不同道路的‘车’。

制造业的AI转型,从来不是“要不要做”,而是“怎么用对方法”:

  • 别纠结“技术复杂”,先从“解放一个一线员工的重复任务”开始;

  • 别空想“完美系统”,先落地“最小业务作战单元的AI标杆场景”。

思维的改变,是世界改变的开始。当AI从“会议室的话题”,变成“员工每天都用的工具”,制造业的效率革命,才算真正落地。

分享扩散: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