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医药行业数字化转型深水区,合规压力、数据孤岛、价值转化难等问题,成为不少企业前行的阻碍。而海思科医药集团——专注于麻醉镇痛、呼吸、慢病、肿瘤和自身免疫等领域的上市药企,通过构建“数据治理-技术平台-数据应用”三位一体的数字跃迁路径,成功将数据从“负担”转化为企业最核心的战略资产和竞争力。
2025年9月18日-20日,在重庆举办的帆软第七届智数大会上,海思科数据管理中心负责人任红梅深度分享了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实战经验,聚焦海思科如何打通医药数字化链路,为行业提供了可参考的落地范式。
数字跃迁:行业变革的必然之路
随着数据成为核心生产要素,企业数字化已从“信息化”“数字化”迈向“数智化”的新阶段。
任红梅在演讲中明确:“数字跃迁并非简单的技术升级,而是一场通过数据驱动实现业务模式、运营模式和决策方式根本性变革的跨越式发展。”其核心离不开三大支柱——“基石之元-数据治理”、“引擎之元-技术平台”、“价值之元-数据应用”。
基石之元:数据治理,
破解医药企业核心痛点
对医药企业而言,数据治理不是“可选项”,而是“必选项”——它解决的不是IT问题,而是业务生存、合规和发展的核心问题。面对多系统数据异构、终端主数据混乱、流向数据审核繁琐等行业共性痛点,海思科从两大维度破局:
1、面向数据全生命周期管理与控制体系化的数据治理建设策略
2、以提升数据应用过程中数据准确性为目标的数据治理建设策略
流向管理:“让销售回归销售、数据回归数据”的优化思路,通过分工明确与流程重构实现效率跃升:
-
归口管理:成立流向管理组,负责流向清洗、管理及商业数据直连,替代传统人工上报;
-
智能质检:搭建“六大质检关卡”,涵盖进销存核查、凭证核查、重复流向核查等,实现99%自动化质检;
-
责任闭环:明确责任边界,数据提供者对数据准确性负责,SFE团队把控终端备案及时性与准确性。
主数据管理:搭建“2+1+1”体系筑牢数据标准
-
2套保障体系:组织上设“决策层-管理层-执行层”三级协同,制度上拟定22份相关文件,确保管理有章可循;
-
1个平台工具:搭建集团级主数据管理平台,覆盖物料域、客商域、财务域、人资域、项目域及参考主数据6大主题域;
-
1组实施方法:制定主数据项目管理制度,10大步骤,38项活动,支撑业务+数据+IT的高效协同,共建高质量的主数据。
引擎之元:
技术平台升级,实现效能跃升
针对原有系统资源争抢、实时数据能力缺失等痛点,海思科升级为“数智化运营平台”。
架构升级:海思科数智化运营平台
-
数据层:从ODS、DWD、DWS到ADS的全链路数据仓库;
-
技术层:依托大数据计算SPARK/HIVE、分布式采集CDM等技术,补全实时采集与计算能力;
-
应用层:覆盖生产、财务、营销、人力等多主题的可视化数据应用与自助分析功能。
效能突破:业务零感知平滑迁移
价值之元:数据应用
“场景为纲,技术为目”,任红梅在演讲中强调,场景是连接业务与技术的关键桥梁,唯有找对场景,才能让数据价值落地。优先锁定“高频次、高耗能、高风险”场景,围绕采购、销售、库存三大核心业务,遵循“整体规划、局部先行、以用促建、急用先行”原则,将子场景“打穿打透”,而非追求“大而全”。
应用落地从“看数”到“用数”,构建“4层数据产品服务体系”,以用户为导向释放数据价值:
-
基础层:传统固定报表+仪表盘,解决“看数难、统数慢”问题;
-
分析层:专题分析+自助分析,实现“千人千面”的深度洞察;
-
反哺层:数据反哺业务,形成“业务-数据-业务”实时反馈闭环;
-
决策层:智慧决策,通过AI实现销售预测、智能采购等精准抉择。
同时,通过《数据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办法》《需求管理办法》等制度及在线化工具,保障需求高效落地。目前,海思科数智化应用平台月访问量已突破20万次,其中移动端“掌上决策”月均浏览量超7万次(占总浏览量60%),2500+用户享受到数据驱动的便捷与高效。

结语
从数据治理夯实基础,到技术平台搭建引擎,再到数据应用释放价值,海思科以“三位一体”路径,走出了一条适合医药企业的数字化转型之路。未来,海思科将持续深化数据与业务的融合,为医药行业数字化跃迁提供更多“可复制、可落地”的实战经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