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风帆有限责任公司(简称中船风帆)直属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前身为1958年“一五”国家156个重点项目之一的保定蓄电池厂,2000年6月设风帆股份,2004年7月“风帆股份”A股上市,2016年5月重组后成为“中国动力”子公司。其主营铅酸蓄电池、特种材料制品及锂离子电池,是一汽大众、上汽通用、北京现代等车企的常年合作伙伴,也是奔驰、宝马AGM电池国内首批供应商,汽车起动电池配套市占率超25%、牵引用蓄电池市占率约30%,产品出口30多个国家和地区。
2025年8月29日,在帆软商业智能峰会・石家庄站会上,风帆有限责任公司工程技术中心数字化专项负责人齐峰,分享了《智慧风帆:从传统制造到数字领航的转型实践》。其清晰的转型路径、扎实的落地成果,为传统制造业数字化升级提供了可借鉴的范本。
中船风帆的信息化建设历程
中船风帆的数字化转型,没有走“一步到位”的激进路线,而是跟着“问题”走——从实际痛点出发,层层递进搭建数字化能力,每一步都踩在“解决业务难题”上。
困境:“数据躺在系统里用不起来”
转型初期,企业先上线了ERP和MES系统,解决了“流程不规范”问题。但新痛点随即出现:两大系统数据分散,管理层查生产进度要跨系统切换,做分析需人工导数据核对,“数据躺在系统里用不起来”,直接影响决策效率。此时核心需求明确:需要一套强功能报表工具,让“死数据” 变 “活信息”,释放ERP与MES的价值。
破局:FineReport上线
针对“数据不会用”的痛点,中船风帆引入了FineReport报表工具,快速落地3个高频业务场景:
-
基层人才库:搭建数字化人才库报表,实现了“一人一档”,整合全维度信息,开发多维组合筛选功能,设置了信息更新触发机制,保障数据实时准确;
-
分公司综合日报:搭建分公司综合日报,对接多系统数据源,用智能规则自动整合数据;开发灵活模板,支持多条件组合查询和指标关联计算,数据实时抓取更新,彻底替代人工操作;
-
生产计划兑现率:搭建生产计划兑现率自动化报表,围绕车间等业务维度,提前设计好计划量、完工量的指标关联逻辑;支持多条件筛选,数据自动抓取整合,生成可视化报表,替代人工统计;
升级:FineBI+分层培训,让业务人员“自助分析”
随着业务需求越来越多,“让一线业务人员也能做简单数据分析”成了新的目标。
中船风帆双管齐下:
3个自助分析场景快速见成效:
-
年龄结构分析看板:人力部门自助开发看板,通过动态趋势图直观呈现年龄变化,提前预警“人才断层”风险,差异化招聘、培养策略更精准;
-
制造管理中心监控平台:打通生产、质量、物流等环节数据,构建统一监控平台,异常情况实时提醒,为关键指标设置动态监控机制实时追踪变化;挖掘各环节数据关联关系,为决策提供多维度数据依据;
-
销售开票趋势:整合多系统开票数据,打通多维度数据链路并通过可视化看板呈现,设计交叉分析模型实现多维度关联分析与动态筛选;搭建实时共享平台,促进跨部门协同。
夯实:数据仓库+简道云,解决“数据质量”问题
自助分析推广后,新的挑战出现:数据质量不稳定,导致分析结果不准。其主要问题在于边缘业务系统的缺失和数据孤岛的问题难解决。
中船风帆上线简道云和FineDataLink两大工具形成协同:
依托简道云表单引擎、流程引擎及多终端呈现能力,填补边缘业务的系统空白,实现零散数据的规范采集与流程化管理;
同时,FineDataLink通过多源异构数据采集、数据建模及数据服务推送功能,打破现有数据孤岛,为后续数据仓库的整合建设提供高质量、标准化的统一数据源。
关键动作:
典型场景落地:
未来展望
瞄准“大模型+制造”,持续领跑
如今,中船风帆的数字化已经从“解决痛点”走向“创造价值”。对于未来,齐峰在分享中明确了方向:拥抱新技术,积极探索大模型在传统制造业的应用场景——比如用大模型优化生产调度、辅助质量检测,再结合企业本地知识库,让数字化能力进一步升级。
中船风帆的转型最打动人的,是“务实”,从解决一个小痛点开始,逐步搭建能力。对更多传统制造企业来说,这恰恰是最值得借鉴的:数字化转型不用“从零开始”,跟着问题走,一步一步升级,就能把传统优势变成数字竞争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