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上传宽度大于 1200px,高度大于 164px 的封面图片
    调整图片尺寸与位置
    滚轮可以放大缩小图片尺寸,按住图片拖动可调整位置,多余的会自动被裁剪掉
取消
jiajian(uid:189583)
资深开发工程师 职业资格认证:FCP-FineBI | FCA-FineBI | FCA-简道云 | FCA-业务分析理论 | FCP-报表开发工程师
FineReport学习心得体会
2018年初在一家小型公司乙方公司做数据搬运工,那是我第一次接触FineReport。有一次去客户那里做项目,本来用其他的BI产品,因为原来BI产品迭代周期长,所以公司在试用帆软的Report报表开发产品。 那时候市面上帆软开发和平台管理人员还是比较少的,于是我通过自学后懂了点皮毛便成了“稀缺人才”。可能当时确实因为懂的人,或者是说掌握的人比较少,所以承担着重大的项目任务,就这样不停的做报表,不停的交付项目。虽然一直在项目实践中不停的自我学习与提升,但是却从来没有正在的系统的学习过。 借助今年帆软举办的数据分析大赛拿了个优秀奖所获得的“比赛奖励”报了这次的班级,进行了系统的学习。这次报班学习的目的很简单“查漏补缺”,但学着学着,却发现我这缺的也有点多了吧。所以,中途便开始认真对待起来。虽然,大部分知识对于自己来说属于旧知识,但是很多细节确实项目中没有接触过的。虽然,过程中的作业量和难度曾一度的打乱了自己的生活计划。但其中的很多知识,确实我在工作和项目过程中未能获取到的。 比如,层次坐标(动态格间运算)。平时都是通过各种SQL逻辑或者各种计算去实现项目的需求,但其实有很多现成的简便方法。这部分的知识点给我的感触是:其实很多时候你本可以花5分钟完成的事情,但你却花了1个小时。这也是,为啥即使你有了很丰富的开发经验,也要系统的学习的原因。   再比如,填报专题。以前对填报的理解,更多的可能觉得它只是做个线下数据的收集。但其实,它远不止于此功能。它有各种填报控件满足不同的数据类型需求,能搞查询、导入一体方便检查,还能做不同规则的导入,甚至还能做出一个简单的系统。(类似课程中的模拟考试系统)     当然,还有包括决策报表的一些细节操作,配色布局方面的知识,以及JS知识等对于我来说收获也挺大的。唯一的缺陷就是,在课程中没能学到和移动端相关的系统知识。不知道后面的课程当做能否把移动端模块的报表开发也加入课程当中去。 当然,报表开发只是第一步,这次课程给我最大的收获是“提效”。但学习BI班级的过程中,也让我知道了第二步的“分析”更为重要。当你觉得自己会有FineReport了,记得问一句自己,你真的“会”了吗?当你成为了一名资深报表开发工程师,记得问一句自己,你尝试过“分析”数据吗?  
FineBI与数据供应链
经过一个多月的视频学习和作业训练,确实学习、巩固了很多的知识点,特别是数据分析和自助分析方面。但其中,最触动我的是:原来FineBI工具的使用过程,可以很好的解释“数据供应链”原理。(数据供应链指的是:数据的产生、加工、消费等过程) 一、连接数据 使用 FineBI 进行数据分析的第一步即获取数据,获取数据的第一步即定义数据来源。实际用户系统最常见的是将数据保存在数据库(数据仓库)中,并且不断更新。也行很多数据搬运工或者业务人员,因为安全限制或者本身技术的限制,不能直接登录数据库查询相关的数据,但FineBI却提供了一座很好的桥梁,打破了这两者直接的局限。并且,它可以支持各种数据库的连接!   二、分类数据 对于FineBI数据表的存放与管理涉及有2个概念。一是业务包,相当于文件夹,用于存放数据表;二是分组,用户可以使用「分组」对业务包进行分类整理 。简而言之,业务包是对表进行分类整理,而分组是对业务包的分类整理。目的是便于用户整理使用的数据,让FineBI中的数据更成体系,可以按组织架构、业务主体、项目等不同的分类标准,对咱们的数据表资产进行分类管理,同时能在系统中统一进行权限管理。   三、使用数据 数据底座或者中台规范好的公司,可能直接通过连接的数据库便可直接供数据分析师或者业务人员使用了。很多情况下,基于不同的分析维度和方向,基础表并不能直接用于分析,它还需要进一步的处理。这时候我们就可以使用FineBI的自助数据集来对基础表进行处理,从而得到一张已处理的新表,最后使用在咱们的分析看板当中。学习过程中,你一定会发现,其实数据加工清晰也没那么困难。 使用FineBI工具可以非常简便的做数据过滤、分组计算、排序、合并等操作。哪怕你没有代码能力,也可以根据需要完成数据的清洗整理。 另外,我想FineBI最核心的部分应该是自助分析了吧。无论是数据的跳转、钻取还是联动,都给了数据分析无限的可能,并且都是现成的功能。工作中,曾有机会和业务打交道和介绍FineBI,他们曾发出过这样的声音:咦,原来不用写代码,我也可以让分析报告活起来。 四、共享数据 数据供应链的最后一步,也就是数据的分享。用户在制作完仪表板后,往往需要分享给其他人查看,FineBI 提供多种分享方式。并且,听说6.0版本可以分享协作共同完成仪表板,也就是说可以多人一起完成一份数据报告,就问你期待不期待?
【2022BI数据分析大赛】海底捞还“捞”得动吗?
作者:梁家建   一、背景介绍 海底捞曾经被奉为火锅届的“神话”,2018 年赴港上市,成为火锅第一股,一时无两。当时 17.8 港元/股的发行价在 2021 年 2 月飙升至历史顶峰的 85.78 港元/股,总市值差不多达到 4777 亿港元 。 然而商业神话没能延续下去,在上市的第四年,这个龙头标兵迎来了亏损。 3 月 23 日,海底捞发布了 2021 年全年业绩公告,根据这份年报,海底捞去年营业收入为 411.12 亿元,比 2020 年增收了 43.7%。 增收不增利,继 2020 年利润断崖式下降后,2021 年最终亏损 41.61 亿元。这个亏损额,几乎相当于海底捞上市以来的盈利总额。     二、提出问题     海底捞的营收、净利双双破纪录(2021年海底捞总收入为411.12亿元,同比增长43.7%,创下历史新高;但净亏损41.61亿元,也创下历史新高)除了在疫情影响下沉浮不定,还受哪些因素影响呢?在疫情反复的情况下,海底捞应该如何提高利润? 注:本作品直接收集近几年海底捞公开的经营数据后直接引用,故本作品的数据再加工过程直接省略了,同时因为是收集的公开数据,所以本作品也不对数据的真实性负责。     三、分析思路   作品从影响利润的两个方面“收入”和“成本”入手,对影响各自的因素进行假设分析,最终探索出导致海底捞亏损的原因(除外部因素),并提出合理的改善建议。据悉,海底捞近几年的门店数和会员数都处于增长趋势,而客单价、人工成本、材料成本、翻台率等又是关键影响因素,故分析过程首先做出以下假设: 假设一:客单价降低导致收入不乐观,造成利润下降。 假设二:成本增加导致费用加大,从而导致利润下降。 假设三:翻台率的下降,资源浪费,导致利润的下降。     四、分析过程 4.1客单价变化分析   如上图,我们能很直观地看到,2021年,海底捞的客单价为104.7元,已经回落至2019年疫前水平。关注海底捞的同学应该知道,这主要和客均点餐量变化有关,比如2021年半份菜的点单量比2020年多了一半。受限于半份菜价格,客单价很难提升。 据此,我们可以得出客单价降低导致收入不乐观,造成利润下降。即,假设一成立。   4.2成本变化分析   2021年海底捞人工成本是148.75亿元,比2020年增加了51.99亿元。员工成本占收入的比例由去年的33.8%,升至36.2%。 同时,从年报可知,海底捞目前有146584名员工,根据公开数据测算,海底捞人均年薪为10.15万,同比增长37.5%。人工成本增加,除因员工薪资水平提高外,海底捞“关店不裁员”也是重要原因,相比于最近传出的大厂大幅裁员的消息,海底捞的做法显得很“另类”。(特么的,忍不住喊一句“良心企业啊”) 除了员工成本,海底捞的原材料及易耗品成本也连年攀升。从2017年43.13亿元,增长至2021年179.77亿元,其占比也从40.5%升至43.7%。 2021年,餐饮行业食材一路上涨,没有人能独善其身,海底捞也不例外。因此降本增效,这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依然是当下餐饮人亟待解决的问题。 据此,我们可以得出人工成本和材料成本的增加,造成利润下降。即,假设二成立。   4.3翻台率变化分析   前几年,海底捞门店的平均翻台率一直保持在5次/天,但在疫情肆虐的2020年,翻台率大幅下滑至3.5次/天,2021年进一步下滑到3次/天,创历史新低。 究其原因,外因是疫情,内因则是门店的快速扩展(接下来分析)。 海底捞2021年的同店翻台率为3.1次/天,虽较去年有所下滑,但相比于整体翻台率仍有拉升作用。 据悉,而2021年新开的421家门店,平均翻台率只有2.4次/天,低于2020年新开门店的2.8次/天,更低于2021年整体的3次/天,拖了后腿。 因此,海底捞调整了扩展策略:关掉276家门店。其中除了16家因为租约到期等原因关闭,260家因“啄木鸟计划”永久闭店。另有32家进入停业休整。(但没裁员) 选址不佳、业绩不理想和区域门店密度过高的门店,已在海底捞的此次调整中被一次性处理,今年他们应该可以轻装上阵了。根据东方财富的数据显示,海底捞的“啄木鸟计划”现已初见成效,2022年1~2月的运营状况持续转好,翻台率已经有所提升。 据此,我们可以得出翻台率的下降,造成利润下降。即,假设三成立。   4.4其他因素变化分析 1、门店数变化分析   上图显示,2021海底捞门店数依然处于增长趋势,总门店数已经达到了1433家,也就是说海底捞还在不停的开拓门店。(直接导致成本增加) 同时可以看出,一二线城市虽仍是海底捞的主阵地,但是三线及以下城市的门店占比却连年攀升,呈现出持续下沉的趋势。   2、副牌收入变化分析 2019以来,海底捞相继收购、开创多个副牌,比如汉舍中国菜、十八汆面馆、五谷三餐、苗师兄炒鸡等。   2019~2020年,海底捞副牌收入(其他餐厅收入)都只有2100万左右,相比于几百亿的收入来说只是九牛一毛。但2021年,副牌收入已达1.98亿元,同比增长859.4%,增长幅度惊人。   3、会员变化分析 据其2021年上半年财报显示,海底捞会员消费金额占总营业额八成以上,是为海底捞贡献营收的中坚力量。   上图可知,海底捞的会员数量连年增长,2018年为3600万人,2021年在线会员注册量已经突破1亿人。 而海底捞在宠粉上也很用心。它从新一代消费需求入手,进行多元化业务发展,打造系列周边爆品,吸引客流、增强用户粘性。     五、结论建议 1、提高整体营收 海外疫情反复,可以选择性关闭一些亏损较严重门店,翻台率不回升至 4 次/天,不建议开设新的海底捞餐厅。同时,加大投入海底捞的外卖业务,增加外卖业务收入;另外,在副牌、新零售方便继续发力。   2、提高客单价 后疫情时代,消费市场收缩,为了引流增收,可以根据顾客和市场喜好,主动出击,推出“小份菜”。一方面非常契合一人食、2-3人轻聚餐的口味多样化需求;另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刺激消费者提高点单率。   3、提高翻台率 ① 精简店里菜单。菜单上的菜品太多不利于消费者点菜,当选择多了之后,人总会自觉不自觉地进行各种比较,这样就会延长消费者的点菜时间,从而延长单个餐桌的使用时间。 ② 让顾客提前点菜。有的时候店里已经坐满了顾客,消费者需要排队才能等到自己上桌。等待的时间闲着也是闲着,可以先让消费者点好菜,等到有位置的时候,做好直接端上来就可以了。这样也可以提升餐桌的使用效率。   作为行业老大和行业风向标,海底捞的一举一动都牵动着无数人的心。从其刚发布的2021年的这份成绩单中,我们看到了海底捞的默默承受,但也看到了海底捞的积极自救。 目前,海底捞的“啄木鸟计划”已经初见成效,今年,调整了步伐的海底捞,能否一雪前耻,浴火重生,我们拭目以待。 疫情会结束,消费者信心会恢复,市场会恢复,加上海底捞的会员维护策略、门店扩展策略、业务扩展策略、”断尾求生”策略等。所以,我们有充足的理由相信,海底捞还有得“捞”,还“捞”得动。   写在最后:虽然,本作品是对海底捞的经营数据进行的分析,但很多餐饮业近几年也面临着同样的近况,海底捞的自救政策、本人的分析结论和建议可提供较好的借鉴意义。2022年,我有一个愿望:疫情早点结束,经济赶紧复苏。加油,海底捞!加油,每一位中国人!     最终作品展示:
个人成就
内容被浏览38,360
加入社区6年54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