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银行网点运营数字化转型分析(【2508】+【3359734】结业总结)
某银行厅堂网点数字化转型分析报告
经过一个多月的学习,收获很多,感谢帆软的老师。通过学习对帆软BI有了深入的了解,对本人在以后的工作中有很大的帮助,对后续企业使用数字化手段分析决策企业经营提供了强大的工具。下面本人对最后的总结性作业进行分享,不足之处请指正!
一、业务背景
1.背景介绍
银行业竞争日益激烈,银行需要差异化经营并提升核心竞争力。传统柜面业务运营成本较高,而智能机具的运维成本相对较低。数字化转型通过智能机具替代部分柜面业务,能释放人力资源,将员工从操作性岗位转向营销服务型岗位,从而优化运营成本并挖掘新的业务增长点。
在此背景下,网点营运部门需要网点整体业务量分析数据,人力资源部门需要柜面人员综合服务能力分析数据,最终,通过“网点-业务-人员”三位一体的综合研判,提供一套能够充分发挥人力资源价值,提升网点综合服务能力,实现降本增效的一体化运营方案。
2.需求痛点
针对网点业务量和柜员业务办理情况数据分析的较少,从系统中清洗相关数据干扰因素较多,工作难度较大,包括其他岗位人员临时代班、人员轮岗、不同业务交易办理时间存在差异等各种异常因素。找到准确的切入点编制一份客观的、有价值的分析报告存在较大挑战。
3.分析问题
通过与运营部门沟通后,本次报告分析的主要方向:
了解现状:网点业务量、人员及交易的整体情况。
分析现状:统计哪些网点业务量较大,哪些柜员的业务量较大,不同网点占比较高的业务以及业务高峰期的高频业务。
策略建议:将网点按照业务量进行分类,将人员按照业务量进行分类,相同分类的网点配置相同等级的人员,同时针对不同网点的高频业务开展针对性辅导和培训。
二、分析框架
1.分析方法
整体思路:基于5W2H结合“网点-业务-柜员”分析思路对上述问题进行细化。
具体方法:
对比分析法:通过横向对比各支行、柜员及不同业务数据;
TOP分析:找头部网点、人员和业务;
同环比分析:纵向对比业务量数据的环比和同比变化情况;
帕累托分析:找出重点网点、人员和业务,为后续的网点转型及人员培养提供数据支撑。
2.分析框架图
三、报告解读
1.观察当前数据发生了什么?
通过数据可见:
1.上城区总体业务量环比为负值,通过联动可发现,为四季青和笕桥两个支行,其中业务量环比下降;
2.从业务类型看同城票据交换提出下降较多,是否受周边企业季节性贸易活动影响。
通过数据可见:
月均交易量大部分柜员日均笔数再100笔左右,但是Gale日均笔数为885.9笔,通过关联查询办理明细,可知该柜员6月办理的卡BIN校验业务较多,可能涉及批量类业务交易。
通过数据可见:
不同支行办理的业务种类数量集中再100种左右,通过支行的业务种类的帕累托分析,各家关键业务只有10种左右。所有我们在做运营业务辅导时不同的支行应该突出支行重点业务,提高针对性和准群性。
能理解为什么会发生?
1. 支行业务量存在下降,部分网点为乡镇支行网点,收人口城镇化影响人口流失严重,前往柜面办理业务的客户减少,同时随着线上渠道的不断推广,客户在线办理业务的数据量可能增多(这里需要对线上渠道业务办理情况进行进一步分析),导致厅堂人员数据减少;
2.柜员业务量之间区别较大,可能原因:(1)柜员所在支行的业务量增提下滑;(2)部分业务量较多的客户可能办理较多的批量类业务;(3)柜员支行业务技能的熟练程度存在差别;
3.大部分的业务类型集中在10种左右,大部分厅堂类客户办理的业务种类高度重复。可能原因:(1)这10种类型的交易只能通过柜面办理;(2)前往厅堂办理的客户多为老年客户,不习惯使用线上渠道(此处需要对厅堂客户的年龄层次进一步进行分析)。
3.预测未来会发生什么?
1.针对人口流失较多的支行,业务量将进一步较少,或者将持续维持在较低水平;
2.柜员之间的业务量差距可能维持在一定的水平,并随着新员工技能的不断成熟,业务量差距将不断缩小;
3.未来业务类型将维持在10种左右,但随着厅堂不断培养客户线上渠道的使用,业务类型可能减少,但基本会维持在10种左右。
4.怎样达到更好的商业决策?
1.针对人口流失较多的支行,为降低人员成本,可以减少柜员人数,甚至只提供智能机具设备,有效控制企业的运营成本;
2.针对业务量较少的柜员开展针对性技能培训,提高业务熟练度,同时合理设置批量类业务的考核口径,提高考核的公平性和合理性;
3.针对厅堂办理业务较多的业务类型,开发线上办理流程和渠道,不断培养客户的线上办理习惯,降低人员投入,提升企业整体的运营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