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上传宽度大于 1200px,高度大于 164px 的封面图片
    调整图片尺寸与位置
    滚轮可以放大缩小图片尺寸,按住图片拖动可调整位置,多余的会自动被裁剪掉
取消
帆软用户NV1py6hi2w(uid:3377963)
职业资格认证:FCA-FineBI
2508+3377963+学业总结
学业总结 一、学习初衷 (一)个人介绍 我的帆软社区用户名是 “帆软用户NV1py6hi2w”,目前就职于江苏某农商行。在公司我担任产品营销岗一职,日常工作围绕数据分析、营销推动等工作。我原来一直是使用WPS做一些简单的可视化分析,或者说一般是做静态的可视化分析,对数据分析和分析后的业务决策有着浓厚兴趣,期待在帆软社区结识更多志同道合的数据分析从业者。 学习初衷 在日常的产品营销工作中,数据分析是核心环节。以往,我需要花费大量时间从多个业务系统中提取数据,再通过 Excel 等工具进行繁琐的整理和分析,不仅效率低下,还容易出现数据误差。随着农商行产品种类的不断丰富和客户需求的日益多样化,传统的数据分析方式已难以满足精准营销的需求。例如,在开展信用卡营销活动时,需要精准定位目标客户群体,分析客户的消费习惯、信用状况等信息,制定个性化的营销方案。而 FinBI 工具能够实现多源数据的整合与实时分析,通过可视化报表直观呈现数据结果,帮助我快速挖掘客户需求,提高营销决策的准确性和效率。因此,学习 FinBI 是满足当前工作需求、提升工作质量的必然选择。 二、作品简介 业务背景 本次作业的分析主题是 “对公客户驾驶舱”。(数据均脱敏处理),业务背景源于地方农商行需求。主要原因是我行对公客户不够精准,不能有效识别对公客户的运行情况,目前存在的问题就是前台机构向领导汇报对公市场已经枯竭,但是从联合银行下发的实际数据来看,对公市场仍分布较广。 (二)数据来源 企业的数据:我选取的数据基本是契合的对公客户数,因地图无法做到乡镇,故选择了以县为单位,主要的分析思路还是一致的,我选取的数据口径包括了企业的类型、企业的走访情况、所属的县区、存款开户的支行、开户的金额、贷款开户的支行、开户的金额等 自选的数据:我计算的了走访率、合作率等字段 (三)分析思路 拿到数据后,我按照“整体情况、非存量分析、存量业务分析”三个模块。 整体情况中包括了企业总数、走访触达、合作客户三个指标卡,并且为指标卡的背景选择了科技类背景;同时包括了整个市区的地图(因时间关系,后期为本行制作时将选择合适的本县地图用于显示),在地图中主要包括了合作率这一显示指标,而且只显示最大和最小的县城,让整个效果更加的突出,在地图中也加入了企业数、走访数、合作数等内容,同时地图做了联动,可以通过地图查看合作率较低的支行的企业客户情况; 非存量分析主要包括了非存量企业客户数和未合作原因的分析,还有就是合作率和走访率的折线对比图; 存量业务分析中主要包括了存贷款开户企业数量及金额,还有贷款产品及行业分布情况; (四)数据处理 在可视化分析前,我用条件标签列做了合作情况、存贷款开户情况的识别。 (五)可视化报告 (1)数据含义表达和图表排版布局, 拿到数据后,我按照“整体情况、非存量分析、存量业务分析”三个模块。 整体情况中包括了企业总数、走访触达、合作客户三个指标卡,并且为指标卡的背景选择了科技类背景;同时包括了整个市区的地图(因时间关系,后期为本行制作时将选择合适的本县地图用于显示),在地图中主要包括了合作率这一显示指标,而且只显示最大和最小的县城,让整个效果更加的突出,在地图中也加入了企业数、走访数、合作数等内容,同时地图做了联动,可以通过地图查看合作率较低的支行的企业客户情况; 非存量分析主要包括了非存量企业客户数和未合作原因的分析,还有就是合作率和走访率的折线对比图; 存量业务分析中主要包括了存贷款开户企业数量及金额,还有贷款产品及行业分布情况; 2.通过分析得出的结论 可以看出,目前全市有效对公企业户数3000余户,目前已走访1800余户,已开展合作2000余户。合作企业中存款开户企业1416户,金额32亿;贷款开户企业860户,金额42亿。非存量贷款客户2205户,无贷款原因主要是因为未准入,占比达到了52.38%。 从合作率上可以看出,响水的合作率最低,仅50.40%,可以看出贷款开户仅48户,主要原因还是客户未准入,走访还有约75户未走访,这也是存量企业客户扩展不到位的原因之一,从贷款分布来看,制造业贷款占全市贷款比重仅5%,需要重点扩展。 从图中可以看出,走访客户与转化客户基本是成正比的,比较特殊的是响水、建湖等县,一方面说明走访对贷款客户触达是有效果的;另一方面也说明了响水县的走访成效质量不高。 后期一是要加大各机构的走访,并针对“未准入”这一原因开展相应活动,做好推动; 二是要压实走访成效,对于合作率较低的部分县城,通过电话回访等方式了解实际走访情况。 三、学习经历 1.难忘的学习点滴​ 由于日常工作任务较为繁重,我只能利用下班后和周末的时间学习 FinBI 课程,“熬夜赶进度” 成了这段时间的常态。记得有一次,为了完成课程中 实战作业,我从晚上 8 点一直钻研到凌晨 1 点。起初,在处理多源数据关联时屡屡碰壁,甚至一度想过放弃,但想到这份作业能直接应用到后续的营销方案优化中,便重新打起精神,反复回看课程视频、查阅资料,还在学习群里请教。当最终成功完成后,那种成就感难以言表,也让我更加坚信 “坚持就有收获”。​​ (二)课程建议与反馈​ 整体而言,这次 FinBI 学习班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服务都让我非常满意,希望能在课程结束后,建立一个长期的交流社群,让学员们可以持续分享工作中的 FinBI 应用经验,也方便老师后续解答大家在实际应用中遇到的新问题,形成 “学习 - 实践 - 反馈” 的闭环。​ 不过,也有一个小小的 “吐槽点”:部分课程视频的字幕偶尔会出现错别字或不同步的情况,虽然不影响整体学习,但还是希望后期能加强视频审核,提升学习体验。​ 2.个人成长 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我系统掌握了 FinBI 的核心技能,从基础的数据源连接、数据清洗与建模,到进阶的可视化报表制作、交互式仪表盘设计,再到高级的数据分析功能,现在我已经能够独立完成从数据提取到洞察输出的全流程工作。以往需要用 Excel 花 3 天才能完成的客户分层分析,现在用 FinBI 只需半天就能搞定,不仅效率提升了数倍,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可视化效果也大幅提高。​ 这段学习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 “坚持的意义”。起初,面对繁重的工作和复杂的课程内容,我多次想过放弃,但每次都咬牙坚持了下来。正是这份坚持,让我突破了自己的舒适区,实现了专业技能的提升。同时,我也更加明白 “终身学习” 的重要性。在金融行业数字化转型的浪潮中,新工具、新方法层出不穷,如果不能及时更新知识储备,很容易被行业淘汰。未来,我会继续保持学习的热情,关注 FinBI 的功能更新和行业数据分析趋势,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努力成为一名 “懂营销、会数据、善工具” 的复合型农商行员工,为我行的数字化营销转型贡献更多力量。​
2508+3377963+学业总结
学业总结 一、学习初衷 (一)个人介绍 我的帆软社区用户名是 “帆软用户NV1py6hi2w”,目前就职于江苏某农商行。在公司我担任产品营销岗一职,日常工作围绕数据分析、营销推动等工作。我原来一直是使用WPS做一些简单的可视化分析,或者说一般是做静态的可视化分析,对数据分析和分析后的业务决策有着浓厚兴趣,期待在帆软社区结识更多志同道合的数据分析从业者。 学习初衷 在日常的产品营销工作中,数据分析是核心环节。以往,我需要花费大量时间从多个业务系统中提取数据,再通过 Excel 等工具进行繁琐的整理和分析,不仅效率低下,还容易出现数据误差。随着农商行产品种类的不断丰富和客户需求的日益多样化,传统的数据分析方式已难以满足精准营销的需求。例如,在开展信用卡营销活动时,需要精准定位目标客户群体,分析客户的消费习惯、信用状况等信息,制定个性化的营销方案。而 FinBI 工具能够实现多源数据的整合与实时分析,通过可视化报表直观呈现数据结果,帮助我快速挖掘客户需求,提高营销决策的准确性和效率。因此,学习 FinBI 是满足当前工作需求、提升工作质量的必然选择。 二、作品简介 业务背景 本次作业的分析主题是 “对公客户驾驶舱”。(数据均脱敏处理),业务背景源于地方农商行需求。主要原因是我行对公客户不够精准,不能有效识别对公客户的运行情况,目前存在的问题就是前台机构向领导汇报对公市场已经枯竭,但是从联合银行下发的实际数据来看,对公市场仍分布较广。 (二)数据来源 企业的数据:我选取的数据基本是契合的对公客户数,因地图无法做到乡镇,故选择了以县为单位,主要的分析思路还是一致的,我选取的数据口径包括了企业的类型、企业的走访情况、所属的县区、存款开户的支行、开户的金额、贷款开户的支行、开户的金额等 自选的数据:我计算的了走访率、合作率等字段 (三)分析思路 拿到数据后,我按照“整体情况、非存量分析、存量业务分析”三个模块。 整体情况中包括了企业总数、走访触达、合作客户三个指标卡,并且为指标卡的背景选择了科技类背景;同时包括了整个市区的地图(因时间关系,后期为本行制作时将选择合适的本县地图用于显示),在地图中主要包括了合作率这一显示指标,而且只显示最大和最小的县城,让整个效果更加的突出,在地图中也加入了企业数、走访数、合作数等内容,同时地图做了联动,可以通过地图查看合作率较低的支行的企业客户情况; 非存量分析主要包括了非存量企业客户数和未合作原因的分析,还有就是合作率和走访率的折线对比图; 存量业务分析中主要包括了存贷款开户企业数量及金额,还有贷款产品及行业分布情况; (四)数据处理 在可视化分析前,我用条件标签列做了合作情况、存贷款开户情况的识别。 (五)可视化报告 (1)数据含义表达和图表排版布局, 拿到数据后,我按照“整体情况、非存量分析、存量业务分析”三个模块。 整体情况中包括了企业总数、走访触达、合作客户三个指标卡,并且为指标卡的背景选择了科技类背景;同时包括了整个市区的地图(因时间关系,后期为本行制作时将选择合适的本县地图用于显示),在地图中主要包括了合作率这一显示指标,而且只显示最大和最小的县城,让整个效果更加的突出,在地图中也加入了企业数、走访数、合作数等内容,同时地图做了联动,可以通过地图查看合作率较低的支行的企业客户情况; 非存量分析主要包括了非存量企业客户数和未合作原因的分析,还有就是合作率和走访率的折线对比图; 存量业务分析中主要包括了存贷款开户企业数量及金额,还有贷款产品及行业分布情况; 2.通过分析得出的结论 可以看出,目前全市有效对公企业户数3000余户,目前已走访1800余户,已开展合作2000余户。合作企业中存款开户企业1416户,金额32亿;贷款开户企业860户,金额42亿。非存量贷款客户2205户,无贷款原因主要是因为未准入,占比达到了52.38%。 从合作率上可以看出,响水的合作率最低,仅50.40%,可以看出贷款开户仅48户,主要原因还是客户未准入,走访还有约75户未走访,这也是存量企业客户扩展不到位的原因之一,从贷款分布来看,制造业贷款占全市贷款比重仅5%,需要重点扩展。 从图中可以看出,走访客户与转化客户基本是成正比的,比较特殊的是响水、建湖等县,一方面说明走访对贷款客户触达是有效果的;另一方面也说明了响水县的走访成效质量不高。 后期一是要加大各机构的走访,并针对“未准入”这一原因开展相应活动,做好推动; 二是要压实走访成效,对于合作率较低的部分县城,通过电话回访等方式了解实际走访情况。 三、学习经历 1.难忘的学习点滴​ 由于日常工作任务较为繁重,我只能利用下班后和周末的时间学习 FinBI 课程,“熬夜赶进度” 成了这段时间的常态。记得有一次,为了完成课程中 实战作业,我从晚上 8 点一直钻研到凌晨 1 点。起初,在处理多源数据关联时屡屡碰壁,甚至一度想过放弃,但想到这份作业能直接应用到后续的营销方案优化中,便重新打起精神,反复回看课程视频、查阅资料,还在学习群里请教。当最终成功完成后,那种成就感难以言表,也让我更加坚信 “坚持就有收获”。​​ (二)课程建议与反馈​ 整体而言,这次 FinBI 学习班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服务都让我非常满意,希望能在课程结束后,建立一个长期的交流社群,让学员们可以持续分享工作中的 FinBI 应用经验,也方便老师后续解答大家在实际应用中遇到的新问题,形成 “学习 - 实践 - 反馈” 的闭环。​ 不过,也有一个小小的 “吐槽点”:部分课程视频的字幕偶尔会出现错别字或不同步的情况,虽然不影响整体学习,但还是希望后期能加强视频审核,提升学习体验。​ 2.个人成长 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我系统掌握了 FinBI 的核心技能,从基础的数据源连接、数据清洗与建模,到进阶的可视化报表制作、交互式仪表盘设计,再到高级的数据分析功能,现在我已经能够独立完成从数据提取到洞察输出的全流程工作。以往需要用 Excel 花 3 天才能完成的客户分层分析,现在用 FinBI 只需半天就能搞定,不仅效率提升了数倍,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可视化效果也大幅提高。​ 这段学习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 “坚持的意义”。起初,面对繁重的工作和复杂的课程内容,我多次想过放弃,但每次都咬牙坚持了下来。正是这份坚持,让我突破了自己的舒适区,实现了专业技能的提升。同时,我也更加明白 “终身学习” 的重要性。在金融行业数字化转型的浪潮中,新工具、新方法层出不穷,如果不能及时更新知识储备,很容易被行业淘汰。未来,我会继续保持学习的热情,关注 FinBI 的功能更新和行业数据分析趋势,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努力成为一名 “懂营销、会数据、善工具” 的复合型农商行员工,为我行的数字化营销转型贡献更多力量。​
个人成就
内容被浏览134
加入社区59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