帆软数据分析之强化数据思维与培养数据决策
1、学习初衷
我从事数字化项目管理,平时项目中有很多数据需求,比如统计公司产品销售情况,进行公司财务数据分析等需求,过去通常是使用Excel或者开发的同学帮忙加工数据,费时又耗力,后面通过实施数字化项目,接触到了帆软工具,学会通过拖拉拽的方式去进行数据分析,让我体会到了,数据分析的灵活性,可以快速满足领导的临时需求,并且每到年终述职,我也可以使用帆软BI制作的仪表板去进行汇报,数据可以联动和下钻,让我的汇报分析变得更加的生动。因此我想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数据分析能力,强化数据思维,培养数据决策的习惯,所以我报名参加了帆软认证培训,在课程中通过实践慢慢熟悉工具,学会了更多数据分析技巧,为下一步考试认证打下坚实的基础,以下就是我用帆软BI制作的销售分析内容,与大家简单分享一下实践思路。
2、作品简介
(1)业务背景
为了掌握全国门店销售情况,支撑零售业务高效运营与决策,针对全国门店网络(当前共312家门店)的销售表现开展数据分析。随着门店规模扩张,需清晰把控整体经营盈利水平(如总销售额7940.72万元、毛利额4560.49万元、毛利率57.43%),同时解决区域销售分化(如广东省销售额1432.28万元居首、西藏自治区仅2.95万元)、核心商品贡献不明、毛利增长趋势波动等业务痛点,通过系统化分析明确优势与短板,为优化运营策略提供依据。
(2)数据来源
本次门店销售数据分析以三大核心数据表为基础:一是《门店销售明细表》,承载各门店实际销售交易数据,包括销售额、成本额、毛利额等关键指标,是分析的核心事实数据;二是《门店信息维度表》,涵盖门店所在省份、地址等属性信息,为区域销售分析(如各省销售情况)提供维度支撑;三是《商品信息维度表》,记录商品品类、名称、属性等内容,支持商品Top10等品类相关分析。通过帆软BI工具进行可视化逻辑建模,将三类数据整合构建星型模型大宽表,实现多维度数据的统一关联与调用,为后续分析奠定数据基础。
(3)分析思路
以星型模型大宽表为核心载体,采用“多维度拆解、重点聚焦”的分析逻辑:从门店维度,整合销售明细与门店信息,分析整体门店规模(312家)、Top10门店销售梯队差异及单店盈利表现;从商品维度,关联销售数据与商品信息,挖掘Top10商品的销售额与毛利贡献,识别高毛利核心品类;从区域维度,结合门店地域属性,剖析各省销售与毛利率差异(如内蒙古毛利率70.30%、广东省规模领先);同时纳入时间维度,分析毛利环比增长率等趋势数据。通过帆软BI实现上述分析内容的可视化呈现(如联动看板中的各类分析模块),形成“整体-细分-趋势”的完整分析链条,最终输出对门店销售情况的全面洞察,辅助制定商品结构优化、区域运营调整等商业决策。
3、学习总结
经过本期的帆软工具培训学习,我发现了自己的数据分析能力不足,在课程作业实践中,往往不是因为工具不会用,而是数据思维的局限性,当遇到了数据问题,无法快速转变为数据思维去分析问题,无法找到数据异常,做出根因分析,所以很多时候无从下手,但是经过课堂上的学习,从每一个小的案例开始尝试实践,渐渐的领悟了一些数据思维与分析技巧,学会了如何定义def函数,如何快速计算指标,如何进行分组排序,更重要的是可以通过设计组件,完成一个完整叙事仪表板,让数据分析结果串联起来,更好的支撑了我的汇报,也让我体会到了数据的业务价值,因此再次感谢帆软培训助教老师,感谢一起讨论学习的同学,我对后面的考试认证充满了信心,让我们一起加油,不断成长,通过帆软认证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