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上传宽度大于 1200px,高度大于 164px 的封面图片
    调整图片尺寸与位置
    滚轮可以放大缩小图片尺寸,按住图片拖动可调整位置,多余的会自动被裁剪掉
取消
fancyorbit(uid:82092)
职业资格认证:FCA-FineBI
FineBI+【2508】+【82092】+结业总结
1、学习初衷          我是帆软社区的fancyorbit,就职于一家农村商业银行,主要从事数据治理与业务分析相关的工作。一直以来,我对如何借助数据工具推动金融业务智能化发展抱有浓厚兴趣,尤其希望提升数据分析在基层金融机构的实际应用能力。        选择学习FineBI,主要基于以下几方面考虑:       一是业务需求驱动。在日常工作中,我常需处理包括贷后风险监测、客户价值评估、经营绩效等多维度数据,但由于分析工具掌握有限,处理效率不高,分析深度也有所欠缺。希望通过学习FineBI,打通从数据整合、清洗到可视化呈现的全流程,提升分析响应速度与质量。       二是能力进阶需要。我希望不再停留在基础报表制作阶段,而是能够把实际的业务问题转化为结构化的数据议题,借助分析工具挖掘现象背后的成因,为管理决策提供真正有洞见的支持。       三是兴趣与职业结合。我个人非常喜欢通过数据发现问题、验证假设的过程,也期望通过系统学习,形成更体系化的数据分析思维。 2、分析作品介绍 (1)业务背景/需求痛点​ 业务背景: 当前,零售银行业务的竞争已从增量市场的“攻城略地”转为存量市场的“精耕细作”。客户资产是我行最核心的资产,然而,后台数据清晰地显示,我们的客户基础正面临持续侵蚀。 这并非一场剧烈的“爆炸”,而更像是一个“隐秘的漏洞”。每月,有超过17%​​ 的客户静默流失,其中更令人警觉的是,​有投诉记录的客户流失率高达34%​。这意味着,我们不仅在流失客户,更是在加速流失那些曾对我们提出期望、我们本有机会挽留的客户。每一名高价值客户的流失,背后都是可观的中间业务收入和存款基础的直接损失。风控的职责不仅是防范欺诈和坏账,更在于守护这份最重要的资产——客户信任。 需求痛点:事后统计已不足够,事前预警才是关键​ 传统的流失报告仅提供滞后的事后统计,如同医生只出具“死亡证明”而非“体检报告”和“诊断方案”。这无法满足我们当前的需求。痛则思变,当下我们更需要的是: ​①从“事后归因”到“事前干预”:分析流失原因的真正价值,在于构建一套预测性预警模型。通过定位高风险客户(如:有特定投诉、产品持有单一、活跃度显著下降),我们可以将分析结论转化为可操作的手册,在客户做出最终决定前,触发客户经理的定向关怀和挽留流程,变被动为主动。 ​②定位业务短板,驱动前端改善:数据是业务环节的“照妖镜”。分析显示,“办理效率低”和“误导销售”相关的流失率异常的高,这不再是简单的服务问题,而是操作风险与合规风险在客户体验端的集中体现。风控必须介入,将这些数据反馈给业务条线和合规部门,从源头推动流程优化和员工培训,杜绝“因内部流程缺陷导致客户流失”的风险。 ​③优化资源配置,实现精准风控:银行的挽留资源(如客户经理时间、优惠费率、礼品权益)是有限的。通过分析,我们可以将客户按流失风险和价值进行分层,确保将最优质的资源投入在最有可能、最有价值挽留的客户身上,实现风控资源配置的效率最大化。 综上所述,深化客户流失分析并建立联动预警机制,已不再是一项可选的数据分析项目,而是关乎我行零售业务稳健增长、提升核心风险管理能力的战略性必要举措。此举将直接助力于客户资产保值增值,巩固我行的市场竞争力。本篇分析报告就是在投石问路,旨在发现问题,才能后续的解决问题,最终构建一个集实时监测、智能预警、多部门联动于一体的客户流失防御体系。 (2)数据来源​ 自选数据:本次数据来源为python生成,共包含30000条数据。 表内数据包含,客户属性、交易行为、投诉记录等。 (3)分析思路​ ​分析框架脑图: 关键模型应用: ​相关性分析矩阵:投诉类型、产品数、余额变动率与流失率的相关系数 ​临界值模型:投诉处理时效>​36小时时流失风险陡增(非线性关系) ​(4)数据处理​ 自助数据集关键步骤: ​①对数据进行了部分分类和公式计算,包括:高价值客户流失数、高价值客户占比、风险评分、流失率、投诉客户流失率。 ②活跃度分级:【非常活跃】满足于包含【7】的条件;【活跃】满足于包含【30】的条件;【一般活跃】满足于包含【90】的条件;剩余数据标签为【睡眠户】 ③生命周期阶段:【新客户】满足于包含【180】的条件;【成长期客户】满足于包含【730】的条件;剩余数据标签为【成熟期客户】 ④投诉严重程度:【高危投诉】满足于包含【'服务态度差', '误导销售', '投诉处理不当'】的条件;【中危投诉】满足于包含【'费用争议', '利率不合理', '系统问题'】的条件;【无投诉】满足于包含【'无' 】的条件;剩余数据标签为【低危投诉】 ⑤处理时效等级:处理时效等级 = 【12小时内】满足于包含【12】的条件;【24小时内】满足于包含【24】的条件;【36小时内】满足于包含【36】的条件;【超36小时】满足于包含【大于36】的条件;剩余数据标签为【无投诉】 (5)可视化报告​ 5.1数据表达与布局策略 ​看板三级分层布局: ​顶部:全局指标卡,展示整体流失情况与关键指标 中部:多维度根因分析,使用多种图表展示流失原因 ​底部:明细数据与下钻分析,支持查看具体客户清单 ​5.2核心发现​: ​5.2.1.投诉类型致命区​:​费率争议类投诉流失率高达52%(其他类型均值28%)​根因​:贵宾客户未享受专属费率优惠​行动​:对高净值客户自动匹配“费率保护期”政策 ​5.2.2.产品组合脆弱性​:持有1个产品客户流失率18.32%​​(4个产品客户​15.93%​) 5.2.3.客户活跃度分析:客户的流失率与其活跃程度成反比(非常活跃客户(近7日访问)流失率仅为2.84%​) 5.2.4.最后活动时间分布:该图较好的反应了流失率高低与最后活动时间分布的远近呈负相关。以90未登录为流失标准,用户最后活跃时间越接近90天,其流失率越高;反之,最后活跃时间越早的用户,流失率通常更低。 ​5.2.5决策影响: ​风险规避:识别并干预3,850名高风险客户,避免AUM流失28.7亿 ​效率提升:投诉处理资源重组后,高净值客户响应提速至4.2小时(原38小时) 洞察输出与行动建议: 基于报告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维度痛点并制定相应策略: 分析维度 可能发现 行动建议 ​投诉分析​ "服务态度差"投诉的流失率高达45% 开展客服专项培训,建立服务标准考核 ​产品持有​ 只持有1个产品的客户流失率比持有4个产品的2.5个百分点 推动产品交叉销售,提高客户黏性 ​活跃度​ 超过90天未登录的客户流失风险增加 建立沉睡客户唤醒机制,推送个性化内容 ​价值分层​ 高价值客户因"利率不合理"流失较多 为高价值客户提供专属利率优惠 ​处理时效​ 投诉处理超过36小时的流失率达25% 建立投诉处理机制,缩短响应时间 3、学习心得与总结 (1) 学习过程回顾 这次为期6周的FineBI学习,是一段高强度的成长之旅。我利用工作之余每晚和周末的时间,系统掌握了数据连接、处理、可视化与仪表板发布等功能。最印象深刻的是最终大作业的深夜攻坚,为了制作达到心理预期的数据看板,几乎彻夜未眠。但当散乱的数据通过自己的设计逐渐形成清晰的分析叙事,所有的努力都有了意义。衷心感谢助教唐老师的细致解答和班级群里的学习氛围。如果未来能加入更多涉农金融、普惠小微领域的案例,将会对我们这类金融机构的学员更具借鉴价值。 (2) 能力提升与展望 通过本次学习,我在分析工具使用和业务理解两个层面都实现了显著突破。我不仅熟练掌握了FineBI的数据准备、组件设计、仪表板集成等功能,也彻底告别了依赖Excel的初级阶段,迈向了更专业的数据分析轨道。更重要的是,我开始习惯以数据支撑业务决策的思维方式:从痛点出发,构建“宏观—微观—溯源”的分析链路,让数据真正赋能业务。回首初心,我不仅提升了效率,更完成了一份可直接落地行内应用的分析成果。我对通过FCP认证充满期待,并会将所学持续应用于农商行的数据化运营中,迈向更加专业的职业阶段。
个人成就
内容被浏览134
加入社区8年169天
返回顶部